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通常把建安和两汉分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的作家主要有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解析建安风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解析建安风骨(什么是建安风骨)

解析建安风骨

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通常把建安和两汉分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的作家主要有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三曹”中的曹操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同时,他也是五言诗的开创者。他的诗一部分描写战乱和民众的苦难,一部分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短歌行》、《龟虽寿》是其代表作。

被誉为“八斗之才”的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赠丁翼》、《白马篇》、《薤露篇》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七哀》、《增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反抗曹丕对他的迫害。《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我们熟知的曹植与曹丕兄弟相争的诗作。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公元220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是为魏文帝。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二首,其一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除诗之外,曹丕的书、论体散文,除具有情文并茂的特点之外,辞巧文妙也体现的很突出。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总体而言,虽然文学成就不高,但曹丕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