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下午15:00,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集体采访。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北京南部发展规划(北京市中心城区要在4个密度上降低)(1)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 我们都知道,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求发展,主动地减量去发展,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我想问的是,北京如何平衡疏解与发展?在强化首都功能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在未来又会如何去进一步地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谢谢。
  • 赵磊:

  • 谢谢您的提问。您首先提到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我们北京是在全国超大型城市里面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概念,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
  • 减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只不过是在要素投入上,该减的要减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减量发展,也是北京这十年来立足于首都功能定位,从城市功能布局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个大局出发,我们作出的一个选择。
  • 这几年,我们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这里面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今后也要按照减量发展这样一个理念,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统一推进。
  • 第一,在不可再生生产要素的投入上要坚决做减量。比如说,土地是非再生资源。不能为了增长,我们一味地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我们实施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市现在已经不是在摊大饼。我们减下来建设用地,减了110平方公里。我们这几年里头疏解了一般制造业2000多家。我们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2021年比2013年下降了9.5%。我们中心城区还要在4个密度上都要降低,除了我刚才说的常住人口的密度要下降,在商业密度、建筑密度、旅游密度上还要下降,要更加突出我们首都的功能定位。
  • 第二,我们认为还要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坚决地要做增量。高质量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人才、靠创新驱动。这几年,北京一直加大技术的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我们的R&D,也就是研发经费的投入,它的强度达到了6.53%,这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这几年我们是不惜重金在科技生产力布局上下了一盘大棋。另外,人才是全国第一高地,全国的两院院士,北京就占了一半。但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比如说我们每年也都从全球各个地方招揽英才,我们对英才到北京干事创业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再比如说,我们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也加大投入的力度。从去年统计的情况来看,我们数字经济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40%以上,这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我们会抓住这个大的趋势、抓住时代前进的脉搏,大力建设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
  • 第三,我们认为北京还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处理好变量。讲世界现在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变革也带来很大的机遇。我们这个变量,北京市明确地提出来,处理好这个变量,我们总结为叫“五子联动”,下好“五子棋”。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还有,抓好北京的“两区”建设,也就是说自贸区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示范区这“两区”的建设。当然,还有重要的一子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这五子落好,抓住了这五子,就处理好了这个变量。
  • 第四,我们认为在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上要扩容量。刚才我也提到PM2.5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不光是大气、水、土壤,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清洁性、多样性,这几年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每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同志都有切身的体会。同时,我们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天蓝树绿水碧,山清水秀这样的景色,应该说在京华大地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 第五,我觉得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在人民福祉创造上要给老百姓带流量。要紧紧地抓住就业,我们的调查失业率,现在也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人均收入这十年平均增长了百分之六点多,基本上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所以,我们想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切给老百姓更多的蛋糕,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会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在“五量”上还要继续发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北京的贡献。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