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怎样算孝顺#孝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古往今来,关于孝顺的典故枚不胜举:有《卖身葬父》的董永,有《刻木事亲》的丁兰,有《行佣供母》的江革,另外还有《子路借米》、《黄香温席》、《亲尝汤药》以及现代的很多孝顺的故事。

对于这些典故和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人也有着自己不同的做法,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简而言之:发乎情止乎礼的孝顺,才是真正的孝顺。

发乎情止乎礼的原意是指“男女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换而言之:孝顺父母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违背原则和超出人们的道德底限。

一、满足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

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主要是指老人正常的生活需要和要求,简单来说就是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和要求,儿女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要尽最大努力让老人吃好、穿好、行好、住好。

对于老人的一些比较过分的或者超出承受能力的要求,儿女要耐心细致地给父母做工作,要让老人理解儿女的难处和经济状况,尽最大努力争取到父母的理解和同情。

不能给父母发脾气、摔脸子,更不能以此对父母横加指责或者做为不孝顺父母、不尽义务和责任的借口。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世上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为子女着想、都会为子女考虑,一般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般不会难为自己的孩子。

关于孝顺的深度分析(发乎情止乎礼的孝顺)(1)

二、满足老人正常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正常的心理需求,老年人也是如此。

通常情况下,老人一般有以下五大心理需求,即:

一是健康需求

就是保证老人正常身体健康的需求,比如打针、吃药、住院以及体检等等所需要的费用。

人越是上岁数,越是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对健康需求越强烈。

儿女们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能攀比,不能进行道德绑架,尽最大努力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

二是价值需求

这里主要是指奉献的价值需求,老人也想发挥余热、也想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些贡献,也想多体会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

儿女们在保证老人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要尽量为老人多创造或者提供一些发挥余热的环境和岗位,尽量不要违背老人的想法和意愿。

三是爱好需求

老人闲下来后,原来有爱好的想拣起来,没有爱好的也想学些爱好,比如书法、绘画、摄影、练剑、打太极拳等等。

老人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既能打发过多的闲余时间使身心愉悦,又能变相地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儿女们要尽量为老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提供方便条件。

四是交流需求

这里的交流既有思想交流更有语言交流。

老人由于身体健康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晚年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内心比较苦闷,很想与家人说说话聊聊天,很想与家人进行思想交流。

儿女们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无效社交,尽量多腾出一些时间与老人进行交流,就像《回家看看》中所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让老人在与家人的交流中尽享天伦之乐。

五是尊重需求

为了这个家,老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苦受尽了累,老人劳苦功高理应受到全家的尊重,这既是当儿女应该做的,也是老人被人尊重的一种正常需求。

儿女们在方方面面都要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合理想法、尊重老人的正确做法,时时刻刻把老人放在第一位,让老人有一种受人尊重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关于孝顺的深度分析(发乎情止乎礼的孝顺)(2)

三、满足老人正常的择偶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离异、丧偶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年人择偶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身体健康的独身老人或丧偶的老人有择偶的想法,但是迫于孩子们的“阻力”,不愿说也不敢说,只能一个人“孤儿终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变相”的精神折磨,也是不孝顺的一种方式。

关于孝顺的深度分析(发乎情止乎礼的孝顺)(3)

在这种情况下,当儿女的要多理解老人的苦衷,要多为老人的个人幸福着想,把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财产、房产等的问题解决好,尽量满足老人的择偶需求。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让儿女们或依托社会相关机构为之养老的那一天。

孝顺今天的老人就是为孩子们做榜样,就是孝顺明天的“我们”。

让我们都发乎情止乎理,好好孝顺我们的老人,让老人们都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吧。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天马行空WD,欢迎关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