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联盟之间的外交事务日益增加,因此各部落联盟之间,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共享的交际符号,而当时负责搜集和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是交给史官仓颉负责的,由此汉字经仓颉之手,被创造了出来。历史上汉字的发展,经历过很多次的转变。在民国时期,专家曾建议废除汉字,用字母代替,他用两篇奇文讽刺,全文读音相同!那这个人是谁呢?

简要概述汉字地位(专家建议废除汉字)(1)

很多人都知道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民国时期,国内的发展滞后,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以及汉字的复杂程度,让当时的很多专家和学者,几度提出废除汉字。与外国的字母组合相比,汉字的字形结构复杂,并不利于推广和教育。如此激进的做法,一度引发了很多读书人的反对与抗议。近代时期,为了改变中国落后贫穷的社会风貌,国内的仁人志士,都曾在各自的领域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简要概述汉字地位(专家建议废除汉字)(2)

当时的众多学者,为了能够促进文字的简单交流,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仍有很多激进的专家学者认为,想要让更多普通人拥有读书认字的能力,就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用简单的字母代替复杂的汉字。民国时期,使用的繁体汉字,结构非常复杂,并不利于书写与授学。

简要概述汉字地位(专家建议废除汉字)(3)

而那些激进的学者和专家则认为,老百姓只需简单识得几十个拉丁字母,学会简单的拼写,就可大大减少国家的文盲率。眼看着承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就要被激进派的学者与专家摒弃和废除了,当时很多抵制废除汉字的学者,忍无可忍之下,终于站出来发声了。

简要概述汉字地位(专家建议废除汉字)(4)

那时国内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了让世人清楚文字拉丁化所产生的弊端,特地撰写了2篇,极具讽刺性的奇文。第一篇《施氏食狮史》,全篇内容仅用拉丁字母代替,通读全文,都是同一个读音“shi”,如果参照拉丁文,这篇文章的含义,根本无从知晓。

简要概述汉字地位(专家建议废除汉字)(5)

赵元任的另一篇文章《季姬击鸡记》,也同样精妙绝伦,全文也是同一个读音,赵元任之所以写下这两篇奇文,目的就是为了让世人明白,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绝非是拉丁字母就能表达清楚的。汉字的传承,离不开这些学者的捍卫,正因如此,如今的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汉字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