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故事梗概: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想说:“吃梨光嚼不咽,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医生说:“你这整个儿一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做事情不能不求甚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写一篇寓言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以囫囵吞枣的故事为主题怎么写作文)(1)

故事中愚钝的学生将整个枣子吞下去而不嚼,就是典型的不求甚解的表现。他一口吞下去了枣子,却没有细细品尝到枣子的味道,如此一来即便吞下去很多枣子,他也说不出枣子的味道是什么。就像学生们读书时,如果只一味地求快,没有仔细弄清楚书本中所讲的道理,即便读再多书,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二,做事情要寻求规律,按规律办事,找到正确的方法,不能囫囵吞枣,要合理利用规律为我所用。

故事中的学生之所以囫囵吞枣,是因为害怕伤害到牙齿,但是他却忽略了将枣子整个吞下去对胃的伤害。这就是因为没有了解清楚枣子对人体的利弊影响,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导致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吃枣子的快慢和数量,既不能狼吞虎咽,也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囫囵吞枣。

写一篇寓言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以囫囵吞枣的故事为主题怎么写作文)(2)

作文如何立意:

一,从第一条道理中,我们可以这样来为作文立意:知识的获取不能求快,要慢慢消化吸收。我们在摄取知识时,不能只求快,而不求甚解,将知识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作文的主题立意确定出来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学习生活中各种只求速度不求消化的反面例子,类似“欲速则不达”的故事来反衬主题,也可以通过“慢工出细活”的例子来正面佐证主题。

二,从第二条道理中,我们可以这样来为作文立意: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规律,在掌握事物规律的前提前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写一篇寓言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以囫囵吞枣的故事为主题怎么写作文)(3)

这个主题立意也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举例说明。正面的例子可以是医学工作者对病人的判断往往需要对病情的规律的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以是科研人员在科学事业上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才成就了一个个科学奇迹。反面例子可以是封建迷信的行为在没有科学依据、没有掌握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提前下,故意蛊惑人心,最终害人不浅等等。

以上就是就是关于“囫囵吞枣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解析,以及以之为主题的作文立意思路,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