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场意外,再过几天,他将年满60岁,他会最后一次穿上整洁的警服,出现在他的从警谢幕礼上,一个标准的军礼划过发梢,他接过那块沉甸甸的荣休勋章,正式告别他钟爱一生的职业......

但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2020年6月2日晚上22时许,广东佛山南海公安分局丹灶派出所联安社区民警中队值班民警罗棉生刚处理完上一个警情返回单位休息,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14小时。22时30分,接警电话再次响起,“有群众走失、需要民警救助”,罗棉生立即从座位上起来准备处警,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他迈开腿的同时不慎被椅子绊倒在地,随即失去意识。紧急送医后,他陷入长时间的昏迷。

2021年1月18日17时50分,因多器官衰竭,昏迷了230天的罗棉生永远停止了呼吸,享年59岁。“他真的很想撑下去,但他撑得太久了,他太累了。”联安社区民警中队副指导员高益崧强忍着悲痛说。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1)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2)

他曾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罗棉生曾当过5年军人,198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告诉妻子:还是想穿制服。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罗棉生脱下戎装,换上了警服。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3)

△罗棉生(右一)

“他总是替别人分忧,把重活揽到自己身上。”这是和罗棉生共事过的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从警33年来,不管是打击犯罪、治安巡逻,还是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罗棉生总是冲在最前面。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队领导考虑到罗棉生年纪较大,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便安排他跟进单位内部的防疫工作。罗棉生急了,几次跟单位申请,“现在人手不够,我能顶一顶!等退休了,我再好好休息!”最终,领导拗不过他,同意了他的请战。

就这样,59岁的罗棉生每天铆在西二环金沙出口防疫检查站上,和同事们一起指挥车辆、检査人员身份和测量体温。起初,有同事被困在外地赶不回来,这使得原本紧张的工作节奏更加紧凑,罗棉生二话不说,连着几天主动为他们顶班,在检查站一站就是8个小时。

每天忙完检查站的工作后,罗棉生来不及休息,又带领着巡防组的辅治人员投入到村居的防控工作中去。他挨家挨户敲开群众的家门,了解人员情况,开展防疫宣传,并指导村居卡点的检疫工作,“每个人、每辆车,我们都要认真检测一遍、检查一遍,一点问题也不能出。”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4)

“那个时候,看他的样子憔悴了很多,脸都浮肿起来了。”高益崧回忆起那段时间一次闲聊,罗棉生提到自己的头痛了几天了,高益崧立即让他回家休息,他却笑笑说,没事,人老了就是有这些毛病。想到这,高益崧沉默了一下,继而悲痛地说道,“当初真应该拦下他的,不过,关键时刻不冲锋在前,也就不像他了。”

就在罗棉生出事半个月前,5月12日凌晨1时许,辖区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案,值班的罗棉生马上赶到现场处置,但犯罪嫌疑人已经逃走。为了快速抓获嫌疑人,罗棉生连着几天几夜,查阅案发周边所有录像、走访多位群众,硬是从这些冰冷的数据中把嫌疑人揪了出来。5月20日10时许,收网时机成熟,罗棉生又主动带队,将7名嫌疑人成功抓获。

同事:“再也不能和他并肩战斗了”

“他总说对待群众要比对自己更好,群众认可,他就很知足了。”同一个值班组的丹灶派出所刑警中队副中队长陆达文忆起罗棉生,声音低沉、数度哽咽,他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是他与罗棉生最后的并肩战斗。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5)

1996年,陆达文作为新警刚到丹灶派出所时,所领导让经验丰富的罗棉生做陆达文的师傅。

陆达文还清晰地记得,初次见面,罗棉生第一个教他的就是,缩小警察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如何缩小?“首先要沉到老百姓当中去,逐门逐户地去了解、去走访,只有和老百姓熟络了,老百姓才不会拿你当外人。”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6)

就这样,陆达文每天坐在罗棉生的摩托车后座上,穿行于弯弯曲曲的田间小巷,一家一户跑、一个村民一个村民认识。看着对社区大小事务如数家珍的师傅,陆达文眼里满是钦佩和敬仰,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得和师傅一样好。渐渐地,大家伙也都知道罗棉生有个小徒弟叫陆达文。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来袭。天刚亮,罗棉生便走进辖区地势低洼区域开展安全巡逻。坐落在田间地头的零零散散几十户房子大多是平房、危房,台风一旦来袭可能会造成房屋倒塌,必须在台风到来之前,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于是,他冒着大雨,一家一户对居民进行疏散劝离。有不配合的,他便想方设法、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说;有行动不便的,他便一个个搀扶着转移到安置点,一个不落。这边刚疏散完毕,联沙大道又有一生锈的中大型铁架被大风刮到,罗棉生不顾疲惫,立即赶过去支援,组织人员开展清理工作。

据统计,抗击台风当日,罗棉生共参与转移群众400余人,排除危险杂物20余个,劝离停工、停市、停业厂房、商铺200余间,他的辖区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我们一起共事25年,他就像一盏航灯,指引我不断前行,未来也是。”时间见证传承,而今,陆达文一忙完案子就会抽时间下社区,同群众唠家常、聊时事、话人情,时间久了,群众会敞开心扉,主动说起自家的喜事,也会向陆达文竖起大拇指点赞,就像他们之前对罗棉生做的那样。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7)

邻居:“多好的人啊,怎么就走了呢”

“我原本还打算趁他退休前,给他写点啥。”关于罗棉生的故事,高益崧说他脑子里装得太多,不过高益崧口中更多的,是关于这位老友的乐观阔达、乐于助人。高益崧回忆,平时交往中,罗棉生很少提起家中的事情,“一旦提及,一定绕不开自己的一对儿女,一个父亲的爱是掩饰不住的。”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8)

中队的同事都知道,罗棉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生前,他和妻子陶燕华共同照顾瘫痪的女儿和患自闭症的儿子,罗棉生一人要负担起全家人的生活来源。每天,住在丹灶的罗棉生都会起个大早,开车将女儿送到20公里以外的南海医院做康复训练,之后再赶回单位上班,虽然路途奔波,但他从来不会迟到早退。

醒来时病房无一人(昏迷230天后他还是走了)(9)

单位为了减轻罗棉生的家庭负担,多次想要替他申请困难补助金,但都被他拒绝了,“我这把年纪,什么困难没经历过?我们全家吃得饱穿得暖,还是把机会留给更困难、真正需要照顾的人吧。”

工作中的罗棉生认真严肃,可一旦回到家庭,又展露出为人父的温柔。完成工作之余,他总是以家庭为重,下班之后包办家务活,伺候儿女穿衣吃饭,守在儿女身边,陪他们锻炼,一切都打点得井井有条。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罗棉生对邻里的老人也关心有加。遇到邻居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解决问题。罗棉生去世后,邻居一阵惋惜,“多好的人啊,怎么就走了呢......”

罗棉生乐观、热爱生活的天性感染着每一个人。高益崧回忆,罗棉生曾欣喜地告诉过他,自己在住宅的楼顶种了菜,每天都给种子浇水、精心打理,“虽然还没发芽,但只要细心照顾,总会有希望。”2018年,罗棉生家庭被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评为“最美家庭”,2019年罗棉生的妻子被佛山市公安授予“全市十佳警属”荣誉称号。

来源| 南海公安

来源: 中国警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