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自求品自高(人至无求品自高)(1)

图片来源于影片《鲸之谷》

人生在世,永远纠结于各种无法满足的欲望之中。只要纠缠于未能满足的欲望之中,人就不可能超脱。要达超脱之境,唯有戒除欲望。

第一次见到无欲则刚的说法是在南方的某个佛教圣地,那里幽静,偏僻,照例有巍峨的殿堂和碧绿的草坪。比较奇特的是,随处会见到一些传播佛教理念的语录,写在一个小小的木牌之上,插在树木葱茏的小道旁边。记得我和小波在小道上徜徉,忽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人至无求品自高。当时年轻,心中充满欲望,不大听得进这样的话,而且也不大明白“无求”和“品格”之间有什么关系。年纪渐长,才慢慢悟到其中的道理:人只要有欲望未得满足,就会焦躁纠结,就要孜孜以求,就要屈从于各种规则和潜规则,就无法保持品格的高洁。

人无自求品自高(人至无求品自高)(2)

图片来源于影片《鲸之谷》

人生中诱惑太多,人很难免俗。即使像乔布斯那样在临终前幡然悔悟,也是悔之晚矣。前述各种瘾,都是人丧失意志的产物,是人的非理性一面战胜理性一面的恶果。即使意志坚定,理性清明,人还是会陷入金钱权力和名望的诱惑,不得超脱。

欲望和品格之间的矛盾在人生的一些选择关口会凸显出来:最强烈的冲突发生在生死选择的关口,比如如果只有背叛和出卖别人才能活下来,贪生怕死的欲望就会让人当叛徒;比较强烈的冲突发生在利益选择的关口,比如如果顺从就能有饭碗就能赚钱,不顺从就会蒙受损失,吃眼前亏,趋利避害的欲望就会让人选择顺从;程度较小的冲突发生在良心安适的关口,比如闭眼不看社会的不正义就能活得很好,如果看到不正义就会良心不安,明哲保身的自私念头就会让人关闭自己的良心,对社会不正义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人只有放弃欲望,才能保持品格的高洁。

人无自求品自高(人至无求品自高)(3)

图片来源于影片《鲸之谷》

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讲的是同一个意思:人真正做到了无欲无求,才能到达人品的洁净之地,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保持自己灵魂干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