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第4章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损:减也。形声字,原意为减少,如《孟子·腾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又如《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后延伸为有害,伤害。如《尚书·大禹谟》:“谦受益 ,满招损”。物体失去原来的功能,如:损坏。说话尖酸刻薄,如:损人。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1)

谅:信也。众信曰谅。谅的原意就是诚实可靠。后延伸为“原谅”,“谅解”,“宽恕”等意。如《柳毅传》:“谅其至冤”。

“谅”还有“料想”等意,如:“谅你也不敢”。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2)

便,biàn,会意字,从人从更,“更”表示一段一段的时间,如“三更”,“五更”。人和更结合,表示人一段一段时间要做的事,即排屎排尿,从排便缓解生理内急的含义引申出,顺、利、宜、安诸义。如:便利,顺便,方便等。

便也指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如:便衣,便饭等。“便”读成pian时,有肥胖之意,如:大腹便便。也有价格低的意思,如:便宜。由价格低又延伸为“低贱”等意。

便还可以作为副词,等同于“即”、“就”等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3)

辟:法也,节制其皋也。会意字,节制人们犯法的意思。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也有一说,“辟”的金文上部是关闭的两扇门,下部为手,会用手把门推开之意,原意就是打开,如“开辟”,“开天辟地”等。

辟也通“僻”,如《论语》中有“师也辟”。意思就是子张性格孤僻。

“辟”后又延伸为国君召唤大臣任职,如《诗经》:“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又如:复辟。就是恢复帝位之意。

又有排除,驳斥的意思,如:辟谣。便辟就是心胸狭窄,爱打击报复,嫉妒心强的人。如章炳麟《秦政记》:“秦王则一任李斯、王翦、蒙恬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4)

善柔:软弱,意志不坚定,没有原则立场的人。明代李贽 《答李如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损,不敢亲也。”

佞:原意为有口才,善言辞,善言辞,如《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宋朝之美”。

后“佞”的意思有了贬义色彩,意为“心术不正,花言巧语”。便佞就是心术不正,善谄媚之人。

如清初顾炎武《与潘次耕札》:“彼之官弥贵,客弥多,便佞者留,刚方者去。”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守信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他们是有益的。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朋友,意志不坚定的,没有立场的朋友,喜欢阿谀逢迎,心术不正的朋友,是有害的。”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5)

正直的朋友敢说真话,会为我们指出错误,及时改正错误,诚实可靠的朋友可以让我们放心,会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的事业,见多识广的朋友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提供知识和帮助。

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益友”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相反,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没有立场,你说是白,他也说是白,别人说是黑,他也说是黑的;嘴巴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套,这样的人非常有害,一定要远离。

文王四友

凡成大事者,必有好友相助,如西晋时期皇后贾南风的侄儿贾谧,他的门下有“二十四友”,全部都是当时文学界的翘楚,比如:潘安、左思、陆机、陆云、石崇等,他们一起开创了“太康文学”。

又如南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叫“竟陵八友”,他们成就了萧衍成为南梁的开国皇帝。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6)

又如周文王有“文王四友”,他们分别是南宫适(kuo)、散宜生、闳夭、太颠。他们成就了周文王为灭商做好铺垫。

1、南宫适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唐代文学家颜师古)注,南宫子指的就是南宫适。

南宫适是周文王的重臣,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2012年以来,随着对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发现曾国(即史书中的姬姓随国)是南宫适的封国。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7)

曾侯墓中最著名的代表文物有: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四龙曾徽、龙凤玉佩等大量国宝。

孔子有个学生也叫南宫适,也是孔子的侄女婿,很多人都把他们混淆。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叫南宫敬叔,是鲁国权臣孟懿子的儿子,因其居住在南宫,所以以南宫为氏,现在全国姓南宫的人只剩一万多人,他们分别奉南宫适和南宫敬叔为得姓始祖。很多姓南的和姓宫的人,其姓氏由“南宫”所改。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8)

2、散宜生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西伯被纣王囚禁于羑(you)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境内),他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

后又佐武王灭商。封地在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早在唐尧时,散宜氏就已名扬史册,唐尧为取得散宜氏的支持,娶散宜氏之女为妻,可见散宜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因得到散宜氏家族的支持,最终灭亡商殷王朝。散宜生是散宜氏的得姓始祖,如今姓散宜的人非常稀有,全国不足千人,随着姓氏演变,散宜氏简化为散(san第三声)姓,现在散姓也成为稀有姓氏,全国人口不足三千人。周代建立后,散宜生的封国叫散国。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9)

周代流传下来的一件青铜器散氏盘上的铭文记载:周厉王时期,矢国侵扰散国的城邑,被散国打败后,便用田地向散国赔偿。赔偿的田地有两块,一块是眉田,另一块是井邑田。

然后以新划分的疆界画了土地分界图,由矢国送给散国保存,作为割地的依据。后来,在一国向另一国表示降服时,常以奉献地图为标志。

据资料所载各地还形成献图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影响都很大,并且以后历代皆沿用之,逐渐发展为定期呈献及闰年献图制,成为使用于我国封建时期地图档案收集制度。

3、闳夭

商时闳国(故城在今陕西)贵族之后的闳夭与散宜生、太颠等共同辅佐西伯昌(姬昌)。西伯被纣囚禁羑里,他与众人设计,献给纣王美女宝物,营救西伯脱险,后又佐武王(姬发)灭商。

论语哪一章有识人之道(论语史鉴成大事者)(10)

《史记.殷本纪》记载:“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闳幺是闳姓的得姓始祖,闳姓非常稀有,全国不足千人。

4、太颠

太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因慕文王“善养老”而归向,在武王伐纣时,他与散宜生、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据《史记·周本纪》载:“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名,在今天河北唐山市到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带),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yu)熊(熊姓始祖),辛甲等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又载:“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