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大西洋中脊一带的海底发现,这里的海底就像是一个被打破的鸡蛋,到处都是像刚刚流出来的蛋黄一般的岩浆凝固而成的岩 石,有的像钢管,有的像薄板,还有的像绳子、棉纱,甚至像被挤出来的牙膏......这些岩石的表面,还有一层恰似骤然冷却的玻璃质外壳。

太平洋海底探索未解之谜(海底古老岩石之谜)(1)

他们还发现有许多切过裂谷底部、深不见底的裂缝。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正如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这里是新生地壳的发源地,地幔物 质正是通过那些深不可测的裂缝上升,并推挤着两旁的海底向外扩张;证明这里的岩石正像板块构造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其年龄值趋近于零。

太平洋海底探索未解之谜(海底古老岩石之谜)(2)

然而,事物是复杂的,尽管有着这次实际观察资料作为证据,但人们也发现一些与板块构造理论不相符合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正 是在另夕h-些大洋中脊发现的具有古老得多的岩石。

早在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属的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研究所的"阿特兰蒂斯"号海洋考察船,就曾在北纬30度的大西洋中脊,釆集 到几块变质玄武岩样品。经用钾一氩法测定,这些岩石的年龄值为4800万年。由于当时板块理论尚未提出,人们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值提出怀疑。 后来,虽然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了,但理论的倡导者们又完全忽略了这一事实。断言大洋中脊是新生岩石诞生的场所。有人提出质疑,有 些板块构造的支持者则以年龄测定误差来应付。

太平洋海底探索未解之谜(海底古老岩石之谜)(3)

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人决定对这些变质玄武岩进行重新检验。为了防止钾一氩法可能出现的误差,他们采用了一种更先进更准确的氮一 氩法。实测的结果使人们不禁吓了一跳,因为其结果表明,这些变质玄武岩的年龄不是像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者们所期望的那样变小了,而是变得 更大了,为1.7亿年。

这个毋庸置疑的数据,使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者们大伤脑筋。著名的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之一勒皮雄羽昙不为此发表一个声 明,声称他很熟悉这些变质玄武岩的釆掘情况,认为这一年龄值可能与样品采集后混入的外界物质有关,不能代表岩石的真实年龄;他还认为这些 岩石在海底的原始位置也值得怀疑。也就是说,这些岩石不是大洋中脊的原生岩石,而是来自陆地。譬如在高纬度地区,那里的陆地岩石被冰川刻蚀下来后,会和冰块一起坠入海洋成为冰山,随着海水漂移,当冰山融化以后,岩石便沉入海底。

太平洋海底探索未解之谜(海底古老岩石之谜)(4)

然而,人们很快指出,这些岩石的釆样位置位于北纬30度,冰山是不可能向南漂移如此之远的,即是在第四纪冰期时也不存在这种可能。

同时,岩石学研究也证明,这些变质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岩石结构特征,都清晰地证明它们是一种海洋玄武岩,而非来自陆地。另外,也没有 证据表明,它们在采掘后遭到了什么严重的污染,相反却可以说明,测定的年龄值是可靠的。何况,类似的情况,在大西洋中脊的其他地方也有发 现,那里,人们找到了不仅年龄老而且属于浅水成因的沉积岩,甚至古老的陆壳残余——一片麻状花岗岩。

所有这些事实使研究者们不得不另寻解释的途径。曾对这些岩石进行氮一氩法测定的米诺路•奥兹玛认为,这些岩石是大西洋破裂和扩张前 存在的或初期形成的,以后尽管地幔物质上涌导致海底扩张,但这些岩石的部分破碎块体却可能因断裂的关系,被保留在上涌带的顶部,没有受到 扩张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不仅大西洋中脊有这奇怪的岩石,同样,在西印度洋海岭上人们也采掘到年龄为5.15亿年的古生代花岗岩。

太平洋海底探索未解之谜(海底古老岩石之谜)(5)

如果说大西洋中脊和西印度洋海岭上的这些古老岩石,还可以用奥兹玛的理论来进行解释,那么,1982年前苏联"拉昔捷夫"号考察船在 太平洋中的发现,就使人们如坠雾中了。 〃拉昔捷夫〃号在太平洋中心用洋底铲掘器从基岩露头面上采取到一大块的岩石,竟然是代表古老陆壳的 花岗片麻岩。大家知道,这里不是太平洋中脊的所在地,当然无法用奥兹玛的理论来解释,那么它又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