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吴承恩怎样死的(西游记的未解之谜)(1)

西游记作为我国最为知名的书籍,可以说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孙悟空的故事,令很多孩童都知晓。加之88版西游记的热播,导致西游记成为中外知名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但是西游记中有一些谜团其实也曾牵引很多人前去探索,这些谜团的解开或许更有助于西游记从故事走向研究的道路。

作者何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

西游记作者是谁,估计一万个人都会说是吴承恩,可是事实上却并不一定,由于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这便给《西游记》作者是谁留下空间。

清初道士汪象旭刻《西游证道书》时,也把《西游记》归于丘处机(丘处机写过《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所作。随后,清代很多学者都持此说,如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等,《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遂成为清时的主流说法。

不过,此说在清代便有人提出怀疑。根据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肯定了“吴承恩说”,“实则作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观点。经过两位大师的肯定,“吴承恩说”在20世纪基本成为定论。

其实,在20世纪,时不时也有人对“吴承恩说”发出质疑,提出新说。代表性的有俞平伯的《驳〈跋销释真空宝卷〉》、(日)太田辰夫的《西游记杂考》、章培恒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对《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引起诸多人的兴趣,提出的观点不下六种:李春芳说、陈元之说、全真道士说、鲁王朱观火定说、周王朱睦木挚说、樊山王府诸人说等。这些说法,多属推测,均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吴承恩说”也存在着如《淮安府志》中提到的“《西游记》不一定是现流传的这部小说《西游记》,或许是另部书,因为清初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将其列入舆地类,而此书很可能不是小说”等等疑点。也就是说吴承恩或许写了《西游记》但是这本书和徐霞客游记一样是一本地理志,因此吴承恩究竟是不是我们看到的《西游记》的作者,并不一定。

几处败笔——西游记几个没讲完的故事:

七大圣:指的是《西游记》里的七大魔王,由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美猴王组成。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称大圣。但是这个故事除了牛魔王后来出现,基本上其余几位都消失了,至于哪去了,没有交代。

混世四猴:《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提到的,因当时三界众仙神难辨真假孙悟空,我佛如来方才宣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混世四猴个个神通广大,各有各的本领,让人钦佩不已。孙悟空(灵明石猴)乃神通广大,无不所知,拥有师父最多,武技最超群,乃奇猴也。当然,其余三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也武技超群,让人赞叹不已。混世四猴中只有六耳猕猴后来出现,这也可以说是作者没填好的一个漏洞。

乌巢禅师:《西游记》情节见原著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具体地点在高老庄和黄风岭之间,曾向唐僧授予心经。这一回共有近六千七百字,“悟空收八戒” 这一主要故事情节就用了五千一百多字,而“玄奘受心经” 只是在结尾部分交代了不到一千六百字,字数很少,而且似乎与后面的情节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就把它给忽略了,这禅师的“乌巢”竟能飞腾,而且他的神通极大,那猴子“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可见孙悟空根本打不过乌巢禅师,乌巢禅师真实身份是谁,这也没有得到解释。

唯一出现两次的妖怪:在《西游记》中,青狮可谓是一大疑点,因为他是《西游记》中唯一出现过两次的妖怪,一次是在乌鸡国冒充国王;而另一次则是在狮驼岭做了山大王,两者形象截然不同。在乌鸡国只是化作了一个懦弱胆小的国王;而在狮驼岭则是一个口吞千万人的威风凛凛的妖王,这不仅引起后人深思,但是根据乌鸡国这一章的内容来看,是因为乌鸡国国王不敬佛祖,故而为了让他受到惩罚,而让狮子怪受命前来当国王,搅乱乌鸡国的,青狮在乌鸡国多年,国泰民安,并未犯错,可见是佛家的授意。

反道也反佛?——西游记的反佛思想

西游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反道尊佛,实际上却不然,西游记全书反佛不亚于反道,只是反道是明确表现得,反佛确是一条暗线。

如来佛的权力观:

出自《西游记》大闹天宫后:

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座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各仙老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如来起个名是:安天大会 !安定天庭!而道教的各仙老说了两遍的:“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如来在五行山上贴了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意思是: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也就是说:孙悟空是我佛门中人。

可见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一样,如来佛搞安天大会,不过也是想与天庭平起并坐的意思。

阿难迦叶形象问题:

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阿难迦叶要向其讨要人事,而且如来也同意了。而且在招待唐僧师徒时,阿难迦叶要把桌上的食物大把大把放到他们的口袋里归自己所有,《西游记》写唐僧先从观音菩萨得佛祖所赐三宝,即锦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金、禁、紧三箍并咒语三篇;后又从唐太宗受通关文牒一通,紫金钵盂一个,供“途中化斋而用”。这些都是唐僧取经上路必需的宝贝,第56回甚至说“通关文牒、锦袈裟、紫金钵盂,俱是佛门至宝”。最后金、禁、紧三箍依次各派了用场,锦袈裟、九环锡杖在唐僧成佛后仍服用如故,通关文牒在唐僧取经回东后仍缴纳于唐王。唯是紫金钵盂被作为取经的“人事”,送给了阿傩、迦叶,等于被佛祖没收了。

从《西游记》写佛祖造经说起。按书中所写,佛祖造真经三藏,分“白本”、“有字”两种。“白本”即“无字真经”,因是“空本”之故,可以“空取”即不须“人事”。唐僧等第一次所取,即是此种本子。虽然唐僧等以为“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并指“阿傩、迦叶等索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但那是他们尚未“九九归真”时残存的“迷人”之见,或其高明终不如佛祖处。而佛祖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云云,似轻描淡写,其实最堪玩味,是此书“悟空”的正义。然而,佛祖同时说“他两个(按指阿傩、迦叶)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并举了为赵长者家念经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之例,明告唐僧等非送“人事”不可以传经,并且后来也确实是唐僧送了紫金钵盂后才准其“换经”。

孙悟空是谁?——千古未解之谜

西游记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众人:那就是孙悟空到底原型是谁?历史上对此说法不一

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无支祁说:此说鲁迅最为倡导,无支祁为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西游记》确实有所借鉴,例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禹王治水之物就有此说法,不过我个人认为不是,在于书中混世四猴中已经明确表明:赤尻马猴才是淮水无支祁。善于变化,力敌九龙,且善于控水,就连水神共工也不敢称在控水之术上稍胜他一筹,为四大灵猴之一。这与孙悟空的灵明石猴是说不过去的。

石磐陀说:有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哈奴曼说:这是胡适最先提倡的说法,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陈寅恪也论证孙悟空原型系哈奴曼,甘肃壁画中的图案却表明《西游记》故事在唐代已有流传。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元曲说:孙悟空在《西游记》以前就有形象流传,典型代表就是元曲:元朝杨景贤《西游记》:

唐僧 坐骑 【火龙马】(南海火龙三太子)孙行者 法名 【孙悟空】 称号 【通天大圣】 住处 【花果山紫云罗洞】沙僧 【玉皇殿前卷帘大将军】(基本和明朝老吴设定一样)猪八戒 【魔利支天御车将军】,又号【黑风大王】 ,诸佛不怕,只怕二郎细犬。在元曲中,孙悟空并不是齐天大圣,而是通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他的哥哥。而根据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应是创造孙悟空的雏型。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这位猴行者不仅是“妖”、“精”,而且是一位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还知道西天取经有百万程途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他能广施法力,将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带到天上水晶宫赴斋。大梵天王赠给猴行者的隐形帽、金锡镮杖、钵盂三件法宝在西天取经、降妖伏怪、征服险阻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说法应该是较为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