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藏,豫剧与京剧、越剧、评剧和黄梅戏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戏曲。河南豫剧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它产生于中原地区,是河南特色的民俗戏曲文化。近年来,河南豫剧的兴盛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成为中原文化前进的重要动力。

一、豫剧简介

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源于民间,所以有着口头传唱的特征,再加上其本身无曲无谱,所以一般都有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不需要好的演唱功底也可学会。

豫剧花木兰简介 浅析豫剧花木兰(1)

二、豫剧《花木兰》

(一)创作背景

朝鲜战争初期,从战场上传来消息,我军收到联合国军战机的狂轰滥炸,全连战士牺牲。常香玉听到后悲愤难眠,对丈夫说: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的艺人,是新中国使我们挺直了腰杆,现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士打得很艰难,我们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之后他们为志愿军捐了一台战斗机,此外根据《木兰从军》与王景中等人合作,仅用了四天时间,拿出了新编《花木兰》的本子,把《木兰辞》形象化,更加突出了花木兰的人物形象。陈宪章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在花木兰紧张排练中,他一边根据舞台修改剧本,一边又依据剧本要求一字一板的扣常香玉的表演。该剧是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二)常香玉——《花木兰》表演者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也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她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表演刚健清新、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从《花木兰》、《拷红》等作品中就能看出其唱腔中自带的一股阳刚之气。

(三)《花木兰》片段赏析

1.“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这段唱词是我小时候就会且一直很喜欢的一段,看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典雅的文句,但细细品味,韵味深刻。从内容上看,这段唱词直接正面赞美了妇女,特别是赞美了妇女在社会生产和战争时代重大贡献;从思想感情上来看,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军,当她听到同行的男兵们轻视妇女,本能的为维护妇女尊严给予反击,并且富有豪情壮志,表达出自己不会输于男儿的气势;从唱词来看,比较浅显易懂,并带有地方特色,体现了“一句唱完千里路,一步可唱数十句”的特点,且气势磅礴,既有男子和女子的对比,又有现实和历史的对比,富有无穷韵味。

2.“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从征。”木兰得知参军册上有父亲名字时十分害怕,父亲年迈多病,弟弟年纪还尚小,姐姐也不懂兵法,都不能参军,最后木兰决定自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了说服家里人有了此段说辞。木兰用历史上女子习武用兵的实例说服了家里人,一方面她不想让家人在战场上受苦,另一方面她的爱国热情趋势着她。把木兰的忠贞爱国,善良孝顺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其实也是对人们思想的一个冲击,男女不应有别,女子也可以保家卫国,也可以奔赴战场为国战斗,女子也可以当仁不让。

(四)艺术特色

1.出生于黄河岸边小山城的常香玉,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从黄河岸边的小窑洞走出来的她从小就与华夏乡村的中原农人血脉相连。走向戏剧人生的常香玉,在两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多半与贫寒相伴,她伤时感事,无私奉献。她是一个可以朴素一生,一个愿意用生命去实现抱负的人。她有着纯粹的艺术追求。常派艺术,从脚本的选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以质朴为主,很贴合老百姓的生活,展现出强烈的群众性。《花木兰》中塑造的就是一种质朴无华,刚柔并济的女子形象,并将“忠”、“孝”的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于其中以及把女性意识也融入进去,使得《花木兰》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2.在“提亲”这一节戏中,常香玉转换了腔调,配上音乐的律动,在展露花木兰的女儿神态的同时,也显现出了花将军的气宇轩昂,音色跌宕起伏,将常派声腔艺术特色充分展现。《花木兰》着重体现了豫剧的浅显美和阳刚美,这与中原地区深挚敦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豫剧花木兰简介 浅析豫剧花木兰(2)

三、总结

豫剧历经二百多年的洗礼,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根植于中原大地广阔的沃土之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展现。《花木兰》作为河南豫剧中的经典剧目,以其鲜明的民族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使得万千观众可以感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受到激励和教育,它既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也是一个历史丰碑,我们应该把其发扬光大,传颂千年。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戏剧深入了解、加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还可以让我们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