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杂谈历史之九

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出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

孔子路遇楚狂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这是楚国的一个狂放不羁的隐士对孔子说的话,意思是劝孔子不要再费尽心思去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了,从政的人处境都是很危险的!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未来的事情呢,还是可以努力去补救的。


但每次我读到这句话总是感觉怪怪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剥离这句话的历史背景,纯粹作为把这句话看成劝勉之语,我觉得它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是积极的,乐观的,有点”亡羊补牢犹未晚“的味道。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嘛,何必拘泥窠臼于过往的种种不堪,应该大胆地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其实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观,历史的经验教训往往并不是一种耻辱和所谓的负资产,恰恰相反,它是一笔难得的财富,甚至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就在未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勇敢地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出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

孔子周游列国

但是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里面来分析,就未必有这么多积极的意义了,相反,这位楚狂的处世态度显然是消极避世的。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这是要尽一己之力救世救民,结果呢,一路上是颠沛流离,受尽白眼,屡遭打击,那些国君权贵们对他的那一套治世理念根本就不感兴趣,可是孔子还是矢志不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个”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典故,后人断章取义的将这句话拿来嘲讽孔子,其实是谬之大矣。其实对于这么个”丧家之狗“ 的不雅称呼,孔子本人倒是豁达得很,欣然受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所以孔子不愧是个有智慧的贤者,和那位隐士楚狂相比,他的处世态度是积极和乐观的,虽然孔子晚年时也曾伤麟叹凤,感概生不逢时,但纵览他的一生,并没有因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就归隐田园,不问世事,而是积极地到各个国家去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

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出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

孔子

相比孔子,这位楚国隐士就消极多了,他说”来者犹可追“,怎么补救呢,意思是孔子啊,你就和我一样也归隐不仕吧。其实这位隐士的名字并不叫”接舆“, ”接舆“的意思应该是指这位隐士迎面经过孔子坐的马车。所以孔子听到他的唱词之后,准备从马车上下来和他谈一谈(”孔子下,欲与之言“),结果这位狷介之士如同避世一样又跑掉了,呵呵。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故知昨日缘何死,必知今朝怎样生! 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共勉! 下期再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