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一首歌谣唱的就是我们全家人的血缘关系。想必每个80后的人都听过,歌词中有这样一句,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想必大家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能够简单的跟上几句,几乎是对中国宝宝,对于家庭教育启蒙儿歌。很多外国人都在说中国的宝宝比较聪明,从小就能够辨别自己的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而在外国却非常的省心,直接管自己的叔叔和阿姨叫uncle和aunt。

“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孩子和父母双方亲戚哪个关系更好·

而孩子们小时候也经常会被家里的人询问你喜欢奶奶多一些,还是姥姥多一些。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的远近,就明显地凸显了出来,换作是你该如何回答呢?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1)

姑舅亲才叫真正的亲‍

小月家的孩子平日里非常爱粘着自己的大姨,而且他还是大姨的忠实粉丝,大姨平日里爱唱中国风的歌曲,而孩子也是天天捧场。大姨说什么都对,就连大姨和他抢他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时,他也从来都不会反抗。

这让孩子的奶奶非常的吃醋,明明姑舅亲才叫亲,认为自己的孙子应该和姑姑亲才对,应该减少让大姨和孩子独处的时光。对此,小月却不领情,认为谁对孩子好就是和孩子亲,孩子能够识别谁对他好,谁对他坏。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2)

表亲和堂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表亲往往指的就是母亲这边的亲戚,如舅舅,姨的孩子和妈妈这边亲戚的下一代属于表亲。那什么又是堂亲呢,堂亲往往指的是父亲这边的亲戚,比如姑姑叔叔。往往在古代兄弟成家是不分家的,依旧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所以也就出现了堂亲更亲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亲和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亲是说的父亲家族,戚则是说的母系家族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3)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一般都是以复权为主导,很多女生从娘家嫁出去之后,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而且女性在嫁到婆家之后,也会很少和娘家人进行联系。而且从客观角度来讲的话,那个阶段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而且在距离方面也是相隔较远。

不过现在社会思想都有所改变,已经打破了这种距离感,而且也完全推翻了男尊女卑的局面,现在并没有哪一个亲戚最亲之说。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4)

孩子和父母双方哪一个亲戚最亲?‍

除了分不开外,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有对于亲人的排序。

1、平日里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

能够在平日里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人,感情都比较深厚,而且也都是孩子们最依赖的人。比如在婴儿时期,妈妈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孩子虽然当时不会说话,但是孩子记在心里,往往能够通过妈妈的声音和味道来辨别。而在此刻,妈妈就是孩子现阶段最亲的人。

等爸爸的孩子渐渐地长大,又会出现隔代育儿的现象。由于父母双方两人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会选择双方出去工作,而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来带。所以谁陪伴在孩子身边,时间长,孩子就和谁亲。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5)

2、对自己好的人

平日里孩子是最单纯无邪的,他们知道谁对她好,她就喜欢谁。有时候甚至大人们,给孩子买一颗糖,就能够俘获孩子的芳心。而且孩子们也都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们能够感觉出来,谁对他真心,自然而然孩子们就会视他为最亲的人。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6)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和亲情友好相处呢?‍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懂礼貌,明事理明白家庭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懂得孝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永远都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而且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日里父母怎么做?孩子往往就会学的差不多,也要教孩子会和亲戚互帮互助,家和万事兴,要懂得知恩图报。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有什么讲究么(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7)

总结:

日常生活中,无论孩子和谁最亲,这都是孩子个人的主观意识,家长们无权干涉,我们不应该用亲情绑架孩子,不要斤斤计较。应该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做一个知恩图报,明事理的人。也要让孩子正确的称呼,各种亲戚朋友,这也是彰显家庭教育的最突出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