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中国,清朝皇族对于岳飞的喜爱超出常人的想象。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努尔哈赤曾经将自己长子的儿子,克勤郡王改姓为岳托。从种种迹象当中来看,努尔哈赤虽然名义上打着后金的旗号,但是背地里却对反金斗士岳飞爱戴有佳。

岳飞抗金是连续失败还是连续胜利(岳飞被雍正移出武庙)(1)

清朝的历代皇帝,对于岳飞的感情都非常的复杂。乾隆对于岳飞的语录非常熟悉,常常用岳飞的臣子之道劝勉官员。并且乾隆并不满足于此,曾经亲自在岳飞墓前题词,用诗句表达出对于岳飞的赞美。

“翠柏红桓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但是早年的清朝,碍于自己的正统位置继承于金朝,所以对于岳飞并不十分推崇。后来雍正索性直接下令将岳飞移出武庙,但是并没有杜绝民间祭祀等行为,可见他这么做完全是出于统治需要。对于宋金大战题材的小说、话本都有过一段时间的严查期。但随着清朝的统治时间推移,以乾隆为首的皇帝开始意识到这样做法的错误。他们刻意淡化岳飞和金国的矛盾,转而强调他忠君为国的过程。

岳飞抗金是连续失败还是连续胜利(岳飞被雍正移出武庙)(2)

至此《说岳全传》等一系列小说、话本兴起,成为旗人们最乐意观看的剧目。

乾隆不但改善对岳飞的评价,并且给予其祠庙的位置,甚至还为他的后代子孙加官进爵。可见乾隆皇帝对岳飞推崇备至,并不只是出于对清朝领导地位的考虑。

岳飞抗金是连续失败还是连续胜利(岳飞被雍正移出武庙)(3)

而当清朝在关内的统治稳定下来,便没有必要过分揪着金人后代的旗号不放。相反统治是否稳定,如何培养国民的忠君思想才是关键。乾隆皇帝时期,特地将历朝历代忠君的名臣列出来,一一为他们安排盛大的祭祀、建庙活动。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岳飞的忠义。

《清实录》记载:“谕令.....宋臣岳飞祠、明臣于谦祠、故尚书徐潮墓,赐钱赐钱镠祠扁、曰忠顺贻庥,岳飞祠、曰伟烈纯忠。”

也正是因为清朝的文化熏陶得体,后续的旗人当中开始出现许多典范的岳飞崇拜者。

岳飞抗金是连续失败还是连续胜利(岳飞被雍正移出武庙)(4)

最为著名的“粉丝”,当属于称自己为岳飞转世的旗人金梁。他自幼熟读岳飞传,并且对于岳飞非常的崇拜。认为为人臣子,必须要有向岳飞一样的品德和操守。能够看到在清朝人们心中,岳飞仍旧是中华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