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传平

豆腐渣用什么烧才好吃(难忘那香鲜可口的)(1)

清晨,在家门口菜市场旁的一家早点摊上,看到老板娘打过豆浆后,把那白白的“豆腐渣”随意丢弃在一旁,我连忙说能不能卖点“豆腐渣”给我,老板娘一听便说:”你全部拿去好了。”在寒风中,飘逸着浓浓豆香的“豆腐渣”,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小时候的难忘时光。

旧时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磨豆腐,而且按照年俗,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做豆腐。老家的手工豆腐,是把石磨固定放在木制磨架上,磨架下方是一个上宽下窄四方形的漏斗,漏斗下面再放一个木盆,磨好的豆浆经漏斗黏稠地流入木盆。推磨用的推手是一根小杉木棒,一头挂在石磨的手柄上,一头用粗麻绳悬挂在屋梁上。磨好的豆浆倒入一块纱布里过滤,乳白的豆浆汩汩沥出来,残留在纱布里的粉状细渣,就是“豆腐渣”。

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豆腐渣”并不是陌生的食物,那个年代食物比较匮乏,瓜菜、豆渣之类的食品通常是常见的主要食物,这些食物的精细程度远不如现在。“豆腐渣”是粗糙的,刚开始吃起来口感不太好,初尝的人肯定难以下咽。外婆总是把它先放在锅里蒸透,这样容易去掉“豆腐渣”的生涩味,然后用猪油炒过,“豆腐渣”慢慢地就由粗糙到软糯,由咸涩到香气扑鼻。炒制鲜香可口的“豆腐渣”,离不开一定的烹饪技术,第一步:锅里适当多放一点猪油,将姜、蒜、干辣椒下锅,爆炒煸出香味;第二步:将沥干的“豆腐渣”倒入锅中,再放入酱油、辣酱之类,翻炒至干,最后撒入少许葱花,香喷喷的“豆腐渣”就可以可出锅装盘了。炒“豆腐渣”比较耗油,所以在开始沙制时就需要多放一点油,这样做一是不会粘锅,同时吃起来也不会有干干的感觉。

  “渣”,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为碎屑,比如干粮渣儿、面包渣儿;二为物质经提炼或使用后的残余部分,比如油渣、炉渣、煤渣、甘蔗渣等。尤其是第二种解释,分明就是“渣滓”的意思,几乎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有一句俗语:“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比喻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危害的人时,人们甚至用上了“人渣”一词。大家形容一项工程的质量之差,用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豆腐渣”工程了。因此,每当我与别人说“豆腐渣”是一道美食时,许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年轻,许多人都没有吃过。但我对“豆腐渣”的记忆确实是深刻的,小时候,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有的甚至穷得就差揭不开锅,餐桌上出现最多的一是咸菜萝卜,二是“豆腐渣”,而且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当然,如果家人厨艺不好,光用菜籽油干炒“豆腐渣”,那做起来肯定不好吃。如果选用猪油炒“豆腐渣”,再放点咸菜及汤一起炒,白的“豆腐渣”与黄绿色的咸菜经过翻炒搅拌,不但颜色甚是好看,而且味儿也互相渗透,吃起来就特别香、特别有味道,就能变成一种不折不扣的美食,让人吃后难以忘怀。

豆腐渣用什么烧才好吃(难忘那香鲜可口的)(2)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豆腐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多用作喂猪的饲料。我最近一次吃到“豆腐渣”,是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的餐桌上,老板特意把“豆腐渣”作为一道菜摆出来,菜名叫“豆腐渣炒萝卜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吃的人很多,大家都抢着吃,感到很新鲜。厨师这种做法也很好,“豆腐渣”是白色的,萝卜丁也是黄白色,于是厨师就切了些蒜苗,放在一起炒制。初看这道菜是土得掉渣的,但细看之下却发现,细细碎碎的“豆腐渣”就像下了一夜的白雪覆盖在盘中,形色搭配十分好看,品尝起来也十分美味。因此,很受大家欢迎。

  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再缺乏各种营养丰富、富含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带来的却会是让我们身体能量过剩,带来血糖、血脂、血压升高,使人身体发胖,更带来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应该是在精细粮食之外,时不时穿插一些低热量又具能量的食物。据了解,“豆腐渣”是膳食纤维中最好的纤维素,被称为“大豆纤维”,故可以防止胆固醇吸收,可降脂、防治便秘。同时,“豆腐渣”富含粗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这些物质有利于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十分有利。总之,“豆腐渣”既养“身”,更能养“人”,它清白纯洁、甘于平淡。岁月深处,浓浓的“豆腐渣”香味飘过时光的隧道,让我回味无穷,那是一种永远难忘的家的味道,那是亲情和岁月交织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