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历史是璀璨的,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很多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事迹却流传千古,不过也有很多遗憾,比如说今天要说的这六个人,如果再给他们一些机会,他们的故事可能会更精彩。

第六、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早年为人报仇,被官府抓住,威逼利诱之下也不出卖同伴,后被同伴救出,至此弃武从文。

因董卓作乱而避祸荆州,结识了诸葛亮,成为至交好友。

因仰慕刘备信义著于四海而出山辅佐,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可惜自己却因老母为曹操所获,为尽孝而转投曹营。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1)

《三国演义》中描绘的是“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至死不给曹操出一计策,而真实的历史中徐庶在曹营也确实无法施展抱负,等到诸葛亮北伐之时,听闻徐庶在曹魏官职卑微,不禁感慨,“难道是魏国人才太多了吗?徐庶和石涛竟然都不被重用。”

徐庶作为诸葛亮的好友,亦是诸葛亮的引荐人,他了解诸葛亮,诸葛亮也了解他,所以说,徐庶在曹魏不得重用,实在可惜。

第五、陈宫

正史中陈宫帮曹操兵不血刃地拿到了兖州,算是为曹操立过大功的人,而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更是被描写成了曹操的救命恩人,最终因为曹操残杀吕伯奢一家而看清曹操的冷酷无情,愤而离去。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2)

等到曹操与吕布交战,陈宫曾出计破解被围之难,可惜吕布却因枕旁风而废弃不用,最终导致城破身死,即便到了人生最后时期,曹操还想着拉陈宫入伙,而陈宫却一心求死,并用道德绑架了曹操,让曹操照顾他一家老小后半生。

说实话,曹操对陈宫是真的好,但是陈宫为何还要离开曹操,死活不愿意再跟随曹操呢?虽然不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事情,但是想必原因也差不多少,陈宫足智多谋,但吕布却不能物尽其用,实在可惜。

第四、田丰

田丰作为袁绍的谋士,非常有战略眼光,帮助袁绍搞定了公孙瓒,并很早就建议袁绍趁着强大搞定曹操,接回皇帝,可惜袁绍目光短浅,不采用。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3)

官渡之战前夕,田丰又建议袁绍趁曹操后院起火的时候,攻击曹操,而袁绍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推脱不肯出兵,错失良机。

等到曹操平定徐州,袁绍才出兵征讨曹操,此时,田丰判断战机已失,建议袁绍打持久战,而袁绍又不听,甚至还把他关了起来。

结果,袁绍果然官渡大败而回,并在逢纪的谗言之下,一怒杀了田丰。

田丰的战略眼光在三国中是数一数二的,实在是未遇明主,可惜。

第三、张任

张任是刘璋的部下,虽出身卑微,但却十分勇武,刘备进攻刘璋的时候,张任本是一道屏障,怎奈刘璋所信任的李严直接“投敌”了,导致张任的部署大乱,无奈退守雒城,最终力战被俘,拒不投降,慷慨就义。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4)

《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事迹丰富,舞剑就刘璋,飞箭射庞统,阻刘备进军,最终为诸葛亮智擒,宁死不降,刘备都为其动容。

在三国那个时代,如此忠义之人,实属不易。

第二、高顺

高顺地陷阵营在三国时期是大名鼎鼎的王牌部队,何为陷阵?即冲锋陷阵,口号是“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如此训练有素,战斗力爆表的部队离不开高顺的治军才能,除此之外,高顺还十分忠心,像吕布这种疑心极重的人,唯一能放心的就是高顺,可惜“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5)

高顺也是吕布手下除陈宫之外,唯二不能被劝降的将领,实在可惜。

第一、曹植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才高八斗的曹植属实被后世推到了很高的高度,当然,这都是称赞他文学上的造诣。

曹植的才华也确实配得上后世的称赞,即便是曹操也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只不过曹植也有着文人所常有的毛病——放浪不羁。

曹植十五岁就随着父亲南征北战,才华横溢的他几乎被曹操立为太子,但作为未来要夺取天下的家族,曹操对于接班人的选择是十分谨慎的,虽然他很喜欢曹植,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城府更深的曹丕。

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三个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六个人)(6)

等到曹植幡然悔悟,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之时,却再也得不到信任,曹丕、曹叡都将其冷处理,不再给他任何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的余地,甚至还对他严加防范,最终只能成为了一个文学家。

结语:

其实历史中的遗憾有很多,还有非常多的人才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可能才华横溢,只差一个机会就能扬名立万,但是一生却都等不到那个机会,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时候遗憾反而也成为了让人铭记的东西,不知道你觉得三国中还有谁在你心中存在遗憾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