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大雁塔

恰逢今天周五,又到了双休日的时候,思白生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著名景点大雁塔的前世今生!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雁塔,其实是明代第五次改建后的大雁塔。

此次改建,为了修复“后唐4.0版”大雁塔在地震中的损坏,在原塔的基础上,塔身外层加上了厚达60cm的包浆层。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

图1-1. 大雁塔

而中间的塔身,仍旧保持着后唐以来的基本结构。

大家看到这可能会好奇了,大雁塔在历史上到底改建过几次

也就是说,大家现在看到的大雁塔,到底有多少是属于古代的,最古又能古到什么时候?

思白生在这里给大家解答!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2)

图1-2. 大雁塔与玄奘

其实,在历史上大雁塔总共只改建过五次

第一次,便是大雁塔初次修建的时候,可以说是“唐高宗1.0版”。那时候的大雁塔,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建造的,共有5层,高60米。

而第二次,仍旧是唐高宗时期,可以认为是“唐高宗2.0版”。因为大雁塔的印度式样引起了“爱国青年”唐高宗李治的不满,在李治的“建议”下,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3)

图1-3. 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帝陵

第三次,则是武则天期间,可以说是“武则天3.0版”。为了打破封建专制对于女权的压抑,武则天打破唐朝佛塔建筑已经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了偶数10层。

这样,“阳性”的大雁塔就变了个“性”,成了“阴性”的大雁塔!

不过,大雁塔的“变性”之旅并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后唐长兴年间,“后唐拆迁4.0版”大雁塔面世,此时它的层数是7层。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4)

图1-4. 开元寺后唐赑屃残碑

为什么拆成7层?

具体原因,可能是经费不足吧!

五代十国是乱世,长兴之治虽然美好,但也不能改变这个本质。

但是,五代虽然穷,人穷志不穷!

“阳性”本色坚决不能变!

9层“拆”不起,8层不能“拆”,那就“拆”成7层!

身处五代十国的乱世,能省出钱来“拆”佛塔,实属不易

后世的我们应该为这些虔诚的古代人民鼓掌!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5)

图1-5. 唐代柏林寺多宝佛塔

而最后一次,就是明万历年间的“明维修5.0版”了。

关于明万历年间的历史争论有很多

有些作者认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有些作者认为万历皇帝就是个打酱油的,明朝在他那个时候已经名存实亡了。

到底万历年间是什么状况,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当时对于大雁塔的修缮确实十分糊弄,仅仅只是外面糊了一层而已

这从上到下的敷衍塞责是没跑了。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6)

图1-6. 明万历佛塔——许昌文峰塔

总之,综合以上,现在的大雁塔,从唐高宗始建时开始,便从来没有被推倒重建过

除了拆拆改改的顶上几层外,我们可以认为,现今7层的大雁塔,其塔座和塔身大部分还是唐代建筑,最外面的60cm包浆则是明代遗物。

当然,这塔身也是有讲究的。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7)

图1-7. 屋檐之间的大雁塔

这样看来,思白生去大雁塔旅游一回,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时代的建筑。从外面看,它是明代的;带个望远镜看里面,它则是唐代的!

这岂不是物超所值

事实确实是如此,所以早在1961年,国务院就将大雁塔列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了2014年,大雁塔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所以说,好东西大家都看得到!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8)

图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LOGO

因寺建塔的慈恩寺,返祖归宗的法相宗

在为大雁塔打call之余,思白生还告诉大家一个公开的秘密!

那就是大雁塔是因寺建塔,而不像其他的一些佛教圣地一样,是因塔建寺。

在大雁塔修建时,其原址处便已经有唐代的“慈恩寺”存在。

慈恩寺的历史最早源于唐贞观22年

当时还是太子的唐高宗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奏请唐太宗敕建佛寺,这便是慈恩寺。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9)

图2-1. 唐太宗李世民像

寺建成之初,便迎请了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

玄奘于是就在此处创立了大乘佛教八宗之一的法相宗

因此,此寺往后便成为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之一。

在追寻慈恩寺历史的过程中,再研究一下法相宗的历史,其实也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

中国佛教的法相宗,与印度佛教历史中部派佛教的八宗之一——有相宗极其相似。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0)

图2-2. 大慈恩寺

在佛教的整体发展史上,大致顺序是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再到大乘佛教

也就是说,在达摩统一部派佛教之后,大乘佛教一统天下,佛教才开始成规模地在中国流行开来!

这是中国佛教的起源,可是在经过三国、魏晋时代之后,隋唐时中国佛教竟然出现了一种返祖现象

玄奘创立的法相宗,其基础教义和部派佛教是类似的。中国佛教大乘八宗的创立,走的便是一条开枝散叶的道路!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1)

图2-3. 菩提达摩画像

这和大乘佛教的统一,从根本上是是互相违背的。

但是,这却在使佛教流行上获得了好处。

众所周知,因为盲目与其他宗教相融合,印度佛教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相反,将修行方法简单化的中国佛教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了下来。

虽然不像印度佛教那么自由,佛教信众可以自由修行若干种法门,但是修炼单一法门却给中国佛教信众减轻了许多负担!

看来,不管历史的渊源如何,适合大众的,才会最终被大众所记住!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2)

图2-4. 南印度库沙那加的佛教寺庙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不是吗?

当然,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佛教也早就发展出来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所以说,在与他国的宗教文化交流中,我国古代人民并没有选择盲目接受,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反而是一件幸事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3)

图2-5. 禅宗

大雁塔为什么叫大雁塔?

思白生这里追寻大雁塔的历史,可以发现,最早仍旧是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可是要知道,玄奘修建大雁塔的地理位置在慈恩寺。

慈恩寺可是唐高宗太子时期为纪念生母修建的寺庙,能让玄奘随意翻修吗

当然不能!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4)

图3-1. 玄奘主题邮票

所以,在建塔的过程中,玄奘也采纳了来自国家首领——“唐高宗”的许多建议。

唐永徽三年三月玄奘附图表上奏修塔,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建成,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究其原因,唐高宗心中有没有点小嫉妒呢?

这很难说。

毕竟寺庙最开始是他修建的,结果却被玄奘抢了风头,他多少会有些不情愿吧?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5)

图3-2. 大雁塔局部

在这种情况下,大雁塔的一应事务最开始均由朝廷负责。

而一开始,大雁塔也不叫大雁塔,而是叫雁塔

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又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才被称为了大雁塔,荐福寺塔则被称为了小雁塔,以作区分。

而这个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说,大雁塔的重点不在“大雁”二字,而在于“大”!

雁塔天下皆可有,要论“大”者只此处!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6)

图3-3. 小雁塔

扩展:玄奘的偶像——西晋高僧朱士行

其实早在西晋时期,中国的第一位汉人沙门就完成过西去取经的壮举,他就是朱士行

西晋时,朱士行感觉《小品般若经》中许多地方都语焉不详。为此,他特地前往西域取经

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他最终在葱岭东麓下的龟兹国停下了脚步。

这个经历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前往天竺国,沿的就是朱士行的老路!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7)

图4-1. 古龟兹国苏巴什佛寺遗址

朱士行到达龟兹后,他的经历便又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有了一些重叠。

在龟兹国,他重金购买了一批大乘佛教经典——《大般若经》,但是却遭到了小乘佛教僧众的无端阻挠。

在小乘僧众的阻挠下,朱士行最后只能当着龟兹国王的面烧毁了购得的全部经书

而正因此,朱士行反而坚定了一定要将大乘经典带回中土的信念。

在往后的余生中,他索性定居龟兹国。直到七十余岁寿终正寝,他都一直在龟兹国居住。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8)

图4-2. 克孜尔千佛洞——龟兹壁画

期间,他命弟子弗如檀偷偷将自己手抄的梵文版《大般若经》带回了中国,中国这才有了大乘佛教的经典流传。

按照一代名僧背后必有一代名寺的定律,玄奘的背后是慈恩寺,朱士行的背后也必然有一个名寺了!

没错!

朱士行背后的名寺,正是大名鼎鼎的洛阳白马寺!

除了作为中国汉人僧侣始祖外,朱士行和通俗小说《西游记》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19)

图4-3. 西游记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朱士行的法号叫八戒!

大家可千万别就此以为,朱士行就是猪八戒的原型人物!

事实远非如此,在《西游记》中,真正和朱士行人生经历类似的人是唐僧

在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吴承恩在朱士行一人的基础上,同时创造出了两个人物呢?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20)

图4-4. 猪八戒

如果《西游记》中的人物不是人的各种欲望的比喻的话,吴承恩倒像是佛门律宗子弟了!

你看,重现高僧伟业的唐僧最后取得真经,空有高僧名号的猪八戒只能打个下手!

这难道不符合律宗戒体、戒行的理论吗?

只有形成了符合戒法的“戒体”——即个人的行事准则要符合佛的要求,才能在实际中

做出正确的行为——即正确的“戒行”。

而这些,都体现在寺庙对个人的要求——戒相里面。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21)

图4-5. 律宗——宝华山隆昌寺

规矩森严的律宗角度去看,言不正、行不端的猪八戒,实际上却是戒体未成、不知戒法、戒行不正、不屑戒相的“诛”八戒!

抛开朱士行本人而言,律宗和法相宗,一个唯律,一个唯识,它们是佛法修行截然相反的两个教派!

所以,《西游记》中到底有没有对于佛门宗派之见和佛法修行的深层次隐喻呢?

这当然是见仁见智了。

就如被痛斥为荒诞的《封神演义》一样,《西游记》毕竟也只是一部通俗作品而已。

太较真了反而不美!

大雁塔历史(大雁塔的前世今生)(22)

图.4-6 《封神演义》——姜子牙渭水垂钓浮雕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 第一卷[M].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