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TBI)是所有年龄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和严重急、慢性TBI患者高昂的医疗费用,提前有效的临床结果预测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虽然有研究发现一些血清和脑脊液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做严重TBI的潜在预测剂,但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1)

为了提高其使用性,我们研究了将来源于全血细胞计数(CBC)的血小板水平作为严重TBI临床结果预测指标的效用。已经有研究发现了严重创伤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的发展情况,并表明这是在总体炎症状态下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的反应过程的继发。在一般的多发伤人群中,有证据表明血小板增多与降低死亡率和改善临床结果有关。然而,目前尚未有人针对严重TBI患者进行过相关研究。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2)

为了进一步研究严重TBI患者血小板增多与临床结果之间的潜在关系,按照住院图表顺序,我们回顾了120名住进神经创伤重症监护室的严重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8)。研究人员收集了回顾性临床数据,同时将临床结果作为前瞻性登记的一部分。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或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失访,则不被纳入数据分析。出于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将血小板增多定义为血小板峰值计数大于600×103/mm3。我们要考察的主要临床结果指标是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同时还评估了6个月的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VT/PE)的发生率。

排除住院期间死亡(53名患者,44%)和失访患者(23名患者,19%)后,44名患者可用于分析。在住院期间的某一时点,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大于刚住院时的计数。21名(47%)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血小板增多,他们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752×103/mm3,达到峰值的平均时间为17天。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3)

23名(53%)患者未发生血小板增多,他们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472×103/mm3,达到峰值的平均时间为15天。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在6个月时的GOS评分出现下降趋势(3.3 vs. 3.8, p=.08),住院时间更长(37.5 vs. 21.5天, p=.08)。两组患者6个月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4% vs.4%,p=1),DVT/PE发生率(9% vs.9%,p=1)也无显著差异。

有趣的是,血小板计数相对增加似乎在临床结果预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因为相比于峰值血小板计数低于住院时基线200%的患者,峰值血小板计数高于住院时基线200%的患者在6个月时的GOS评分明显更低(3.4 vs. 4.1, p=.03)。此外,低于阈值200%的患者达到血小板峰值的时间显著更快(13 vs.17天,所有P=.05)。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4)

创伤后血小板增多的发展,虽然与总体创伤人群死亡率较低有关,但可能与严重TBI患者临床结果更差和住院时间更长也有关。大于基线200%的患者的相对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可能比严格定义的实验室临界值更能预测不良结果。

与一般的多发伤人群相比,严重TBI患者对血小板增多的反应不同的原因虽然尚不清楚,但我们假设可能是由于TBI患者对炎症特别敏感所致。众所周知,全身性炎症是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驱动因素,大量的血栓形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TBI后不良结果有关。例如,炎性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8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与严重TBI的不良结果相关,并且也是血小板增多的强效驱动因素。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5)

事实上,如果血小板增多是这种炎症状态的替代标记,那么,血小板计数高会导致更差的临床结果就说得通了。相应地,血小板计数增加2倍或以上的患者炎性介质的累积暴露量比血小板计数少于2倍的患者平均高了175%,他们的GOS评分也更差。

随着我们对TBI和众多损伤后临床结果影响因素的了解,血小板增多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炎症状态初步筛选方式,因此也是一种深入了解长期临床结果的潜在方式。

本文作者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6)

William Ares, MD 威廉·阿瑞斯 医学博士匹兹堡大学血管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血小板活动度差造成脑部反复出血(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初步筛选方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