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1)

闫明老师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静’圆智慧:懂得安静,你才能与世界产生共鸣 受益终身

信息互联互通、知识爆炸、科技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等因素,导致了市场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欲望过剩,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确定,最终的结果是商业竞争一片混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杂乱无章’、心理上焦虑、烦躁、情绪化严重,因此,‘安静’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品。

一个人‘静’不下来,有外部的因素,如:干扰多、信息杂、不确定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如:欲望、抗压力、忍耐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是因为自己认识不够(环境的变化及自身);二是因为自己抗干扰能力差、意志不坚。不管是外因、还是内因到最后都会归结到‘自己身上’,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是自己预判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是自己决定的,牢记一句话:“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自我批评,自我省察,自己才会有成长,才能把被动面对转变成主动出击。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通过内因在起作用。

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2)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一、‘静’以修身、‘静’则慧生

一个人静不下来,你的智慧的生发不了。你就很难觉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看问题也会变得主观和片面,进而导致感情用事及对整个局势的误判,这是非常危险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静’是一种释放,打开心结解脱内心的障碍与束缚,,获得一颗自由自在的心灵。有的人身体是不自由的,但他的‘心’是自由的;有的人身体是自由的,但他的‘心’是不自由的;你的身体被困你会失去某种行为的能力,你的内心被环境所困、被情所困,被眼前的苦难所困,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

我们的痛苦烦恼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时而悲伤,时而喜悦;在生活里我们东突西撞,愈陷愈深,找不到一条出路。而老子告诉我们,道就是道,不生不灭,欲望太多的人就无法看透迷茫的前途,而平心静气着,却能够灵敏活泼地勇往直前,这才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性。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

人类绵延不绝、可以说欲望是生命的动力。这里的‘不欲’是指人不要有多余的欲望,否则多余的欲望将消耗掉你剩余的人生,专心致志的做好本职的工作,你的生活与事业自然会得到安定与发展。

人的欲望多,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人情绪的波动。所以自我情绪管理的源头是‘不欲’,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取,‘无求’之人才能遇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无欲则静。付出不图回报,但必有回报,只要你持续不断的付出,必定有着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您。

人的心理需求平衡,欲望过多则心烦意乱,没有一点上进心则缺少动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你的心,不要让多余的不着边际的欲心杂念扰乱你生命的脚步。

懂得安静,才能与世界产生共鸣。

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3)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前几天,和一个北京的朋友在一起喝茶,他就问我,闫老师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有些工艺的水平还赶不上古人,他举了个例子:比如鲁班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出来。我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鲁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与现在相比),而越封闭的环境越稳定,所以鲁班可以做一辈子木匠,并不断专研提升(也与个人性格、综合素养有关),而现在社会人是比以前懂得多了,但受到的干扰也大,不要说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一年能沉下心了只做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人的心不定,做事情行为上就会变得机械,更容易忙中出错。在讲方法之前,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行者问一个老和尚,你在得道之前是做什么的?老和尚说:“我在得道之前,主要做三件事:砍柴、挑水和做饭。”行者接着问道:“那你得道之后又是做什么的?”老和尚说:“得道之后,我做的事情依然是三件事情:砍柴、挑水和做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我在得道之前,砍柴的时候经常想着挑水的事情,挑水的时候经常想着做饭的事情,而我得道之后,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下事为无上,当下人为无上人,当下法为无上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把我们当下的事情好其实就是高效的。从我们工作的角度看,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看似慢其实是快,与其你把十件事情都做到六十分,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一百分来的更有价值,而且还避免了重复返工的无谓消耗。

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4)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这里我们不得不讲一讲情绪化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对‘情绪’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情绪只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反应,人只所以情绪化,就是因为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某一要素的过激反应所导致,人不可能没有情绪,但一定不要情绪化(即过激反应)。

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情绪,即使你什么也不做也很难避免情绪的波动,所以情绪就像你的心跳一样上下起伏,但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问题就不大,一旦反应过激,轻则伤其元气,重则危机生命。

情绪就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反应。当然这种环境也包括我们自己内心的变化,思维的习惯等也是一种环境。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外部的环境(外因);其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是一种环境(内因),内因和外因是相互作用的。扩大范围,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内在的、外在的,任何的变动,都会使我们有一种反应,而这种反映就叫做情绪。反映无所谓好坏,情绪只是一种信息的反馈。情绪管理,就是让我们把这种情绪的反应控制在理性思考的范围之内,不要过度解读,过度反应,过度深陷其中而忽略了问题本身。

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5)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三、“静”下来的五字秘诀

“静”则慧生, “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抉择。

1、‘止’字决:

“止”者五蕴皆空,止就是内观,停下来删除自我的一切主观臆断,让自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一切。

2、‘定’字决:

“定”者刚毅决断,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重新定义之意,我们对待事情看法的影响远远事情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3、‘转’字决:

“转”者安然自若,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无处不自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合适的地方,转向正能量的一面。

4、‘行’字决:

“行”者功成,知行合一方位真知,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是对自己及他人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5、‘查’字决:

“查”者无患,随时随地的警惕潜在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循环罔替,要发展中看问题,时时处顺。

“止”、“定”、“转”、“行”、“查”也是一个循环,没有事物能够绝对的保持静止不动,包括人的内心,唯有保持不断的前进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静”才会在你的内心生根发芽。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道法自然,互融互通、变化无穷,妙不可言。”

(本文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需要对接合作《闫明老师课程》的培训机构,请私信)

邀请:欢迎大家加入我的圈子——‘自强.厚德’—领导力研究中心。闫明老师(圈主)15年一心致力于领导力、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清大厚德教育研究院常任委员。走近“精英领导”圈子,轻松解决管理难题,提升自身领导人格魅力,为事业人生保驾护航。

点击关注闫明老师头条号,更多企业经营智慧等着您。

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 静圆智慧)(6)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心理行为学:如何取信于人,赢得人心 (干货)精选推荐:管理需要权谋,但权谋不是管理 精辟精选推荐:干货管理:管是树威,理是立信,威可执行,信可主动(收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