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的甘肃尕(ga 三声)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批准建立,在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是拥有湿地、森林、高山草甸多种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宝贵的基因库,黑颈鹤、灰鹤、梅花鹿、蓝马鸡、金雕等众多野生动物在这里得到繁衍生息。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1)

首次发现野生毛冠鹿,镜头前略显警惕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近日在查看野外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画面中,惊喜地发现了毛冠鹿的身影,而这次的发现,也是在该保护区内首次发现野生毛冠鹿的身影

只见画面中一只青黑色的毛冠鹿从远处不断向镜头走来,一边走一边低着脑袋在山间觅食。

时而驻足仔细聆听动静,时而警惕望向四周,可见这只毛冠鹿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保护区内生活着的狼等捕食者,能对其造成威胁。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2)

毛冠鹿也叫青鹿或者黑鹿,是一种体型中小的鹿类,成年之后体重也只有30公斤左右,体长一般在一米以下,肩高半米左右,大小跟赤鹿差不多。

毛冠鹿的名字来源于它额顶上的一簇黑色毛发,形似马蹄,比较显眼,因此得名。整体来说,毛冠鹿的被毛粗糙,基色一般为暗褐色、青灰色或青黑色

不同的季节差异较大,在冬天时,毛发的颜色接近黑色,而到了夏季,则表现为赤褐色。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3)

毛冠鹿虽然体型小,但却是个十足的“大长脸”,它的头骨细长,前颌骨与鼻骨不相连。雌兽无角,雄兽脑袋上长有双角,但与我们常见的兽角不同,毛冠鹿的兽角非常短小,甚至会额头上的黑色簇毛完全掩盖掉。

另外,与其他鹿类定期掉角换角不同,毛冠鹿的兽角退换是无规律的。与麂类不同,它没有额腺,但却有着发达的眼下腺,对寻找配偶、同类间的联系,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4)

上犬齿大而侧扁,似“吸血鬼牙”

鹿类在我们的印象中多是温良的形象,长得也比较端正,不过毛冠鹿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

一般来说,像老虎、狮子、狼这类猛兽,嘴巴才会长出巨大的犬齿,但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犬齿,也可能出现在鹿类身上。

雄性的毛冠鹿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特征,就是上犬齿大而侧扁,并且向下微曲,后缘很锐利,像是传说中的“吸血鬼牙”。与雄性相比,雌性毛冠鹿的上犬齿则要小很多。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5)

很多人不解,毛冠鹿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它并不狩猎,而且它的身体结构也并不适合狩猎,为何会长出掠食者才有的犬齿呢?这可能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

多数时候毛冠鹿的性情都比较温和,但交配季节例外。每年的4-5月份,是毛冠鹿发情交配的季节,处于这个阶段的雄性,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同类间为了争夺雌性,会大打出手。

由于毛冠鹿的兽角短小,在战斗中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前蹄和巨大的上犬齿,就成了它们的常用武器

同类间打斗,毛冠鹿会互啃,常常打至鲜血淋漓才分出胜负。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6)

毛冠鹿机警灵活速度快,但也有致命缺点

毛冠鹿一般成对活动,白天主要躲在灌木丛里面,在晨昏时外出活动觅食,它们主要以种子植物、蕨类和伞菌为食,食性与黄麂相似。

另外,一些生活在林缘村寨附近的毛冠鹿,还会闯入农田里面盗食玉米、大豆叶等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害。

毛冠鹿是不喜欢潮湿环境的野生动物,在夏季时,它们会前往更高海拔的山上去避暑,而到了冬季,则会往低海拔且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寒。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7)

毛冠鹿性情机警,身体灵活,速度很快,一旦发现周围动静异常,会迅速逃走,一溜烟的功夫就不见了,就连训练有素的猎犬都撵不上。

不过毛冠鹿臀周的毛发雪白,尾巴很短,而且在奔跑的时候会将尾巴高高翘起,露出极其醒目的大片雪白毛发,看起来十分显眼,而这也成了毛冠鹿的致命缺点,容易被其他捕食者当成目标而捕杀。

毕竟无论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下,还是在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下,雪白的毛发都不是好的伪装色。

三江源发现一只白唇鹿 甘肃一保护区发现毛冠鹿(8)

毛冠鹿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4000米的高山或丘陵地带,在我国的分布也算比较广泛,四川、云南、安徽、江西等多个省份都有其种群分布。在保护级别上,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偷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