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花灯猜谜语(做花灯猜谜语还有)(1)

李妍伊制作的冰墩墩花灯。

逛花灯猜谜语(做花灯猜谜语还有)(2)

雷少敏带着孩子展示元宵剪纸作品。

逛花灯猜谜语(做花灯猜谜语还有)(3)

周易慧捧着的花灯是用旧红包做成的,她的爷爷手中提着的和家里挂着的花灯是之前在社区做的。

编者按

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成为千家万户的餐桌主角,今天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是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市民,还是要在元宵节后远走的亲朋,又或是只能借助网络科技“云团聚”的游子,变的只是过节的形式,不变的是温情。今天,本报推出一组虎年元宵节特别报道,讲述团圆故事,共同感受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春节假期已过,但对于很多桂林人来说,过了元宵节,吃了汤圆,才意味着“过年”真正落下帷幕。

今年的“年”,过得格外安静。没有喧嚣的鞭炮声,减少了走亲访友和聚集出行,转眼间又到了元宵节。桂林人用巧手和巧思,做花灯、写谜语,把佳节的欢声笑语浓缩在了家里。

自制花灯节味浓

“你看,这是我做的小花灯。”2月13日下午,漓江社区桂花园63号的居民楼里,小学生周易慧捧着手里的花灯,兴奋地说。

周易慧的花灯,是她在家里自己亲手做的。材料十分环保,用的是过年收到的、用旧的红包。周易慧的爷爷说,之前,漓江社区就组织过寒假里的孩子用旧红包做灯笼。回到家,周慧易想着家里还有旧红包,于是翻出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制作花灯的教程。

在家人的看护下,周易慧拿着剪刀,把旧红包拆开来,捏出均匀的棱角,再用手拱起来,做成灯笼的形状,最后,用胶带粘好。

小巧的灯笼外侧,周易慧还粘上了彩灯带,就成了一盏特别的花灯。“灯带,是她从过年凋谢的花篮里取出来的。”周易慧的爷爷说,孙女心思蛮巧。

五美社区11岁的女孩李妍伊也会在元宵做花灯。李妍伊说,每年元宵节当天,她的父母都会带着她一起做花灯,在花灯上用毛笔题诗和写灯谜。“做好的花灯会挂在家门口和客厅,还会送给邻居,特别有节日氛围。”

冰墩墩“一墩难求”,李妍伊也想要一个。“提前制作一个冰墩墩花灯给自己,就当圆了梦。”她说。

编写谜语显巧思

于慧娣是桂林市第十二中学的学生。今年,她的寒假作业中就有做一个灯笼和手写一个灯谜。

昨天,妈妈李女士看到于慧娣把做好的纸灯笼放在了书桌上。灯笼的每一面都有“大吉大利”的字样,在其中的一侧,还方方正正地写了一小行简短的灯谜。

“我想看一下是什么,她马上捂住了,不给我看。”李女士说,女儿笑嘻嘻地卖关子——就是家中老人以前经常说给孩子听的那个。

李女士猜测,于慧娣写的很可能是灯谜“一到天黑就亮”。这是女儿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拿出来考她的谜语。“她(女儿)要等到正月十五,才会挂出花灯,让我们猜谜。”李女士说,“元宵的细节都被女儿观察到了,也学了下来。”

大学生小伍一家都是古诗词爱好者。往年,小伍的家人都会帮助社区写谜语,在元宵节的当天让居民们一起猜,猜中的还有小礼品作为奖励。

今年,按照防疫要求,人群不聚集。小伍所在的社区取消了猜谜的活动,但家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节日的习俗。

小伍说,一家人商量后,打算效仿古诗文里的情节,穿着汉服,把《红楼梦》里的谜语摘抄出来,贴在客厅的发财树上,“读一读谜面,品一品谜底,体会古诗词的美”。

采访中,还有几位市民表示,春节期间,就算不方便在家里写字谜、玩游园,也会转发猜字谜的小程序到家庭群。这种小程序可以设置猜对谜底后的红包奖励,通常是2元、6元、10元等,金额不大,一家人用手机抢答、领红包,也很热闹。

形式多样过佳节

除了做灯笼和猜灯谜,桂林人还有各种“闹元宵”的方式。

70多岁的雷少敏是桂林剪纸文化学会副会长。她喜欢国画和剪纸,也把桂林特有的民间剪纸艺术和元宵节融合在了一起。每年元宵节,她都会和家人完成几幅元宵主题的剪纸创作。

2月11日,在雷少敏的家里,她和女儿、外孙围坐在一起,灵巧地手上下翻动,几幅以“欢庆元宵”为主题的剪纸就完成了。

雷少敏剪的是一个戴着虎头帽的胖娃娃,望着碗里的6个汤圆,眉开眼笑。她8岁的外孙韦皓宁做不了太复杂的创作,剪出了一只小巧的冰墩墩。

雷少敏的女儿周云是向阳小学副校长。她说,剪纸可以锻炼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今年向阳小学的寒假作业就有剪纸,不少学生的作品都融入元宵的元素。

周易慧的爷爷爱做灯笼,每年元宵,他都会应景地教孙女背有关元宵佳节的古诗词。“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爷爷的鼓励下,周易慧熟练地背出了几句和元宵有关的古诗词。

“有人说今年的年味和节味变淡了,其实还是要看如何过。”一些市民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实中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可以用别的方式闹元宵。“云过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聊天窗口里,输入一些特定的祝福话语和词汇,就会自动弹出虚拟的烟花、爆竹,也可以用表情包相互表达祝福之意。

在如今便捷的通信条件下,异地的亲朋好友随时可以用手机视频聊天,共度元宵。此外,“元宵节还有每年必看的‘元宵晚会’,明星大咖阵容不输‘春晚’,欢歌笑语中,窝在家里看晚会,也可以给过年画上完美句号。”一位市民说。

记者刘净伶 通讯员范方方 刘敏/文

记者刘净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