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暴跌#

呼叫!呼叫!英镑正在“坠落”!!

英镑“坠落”——年内已贬值22%

9月26日,英镑再度大跌 ,单日一度大跌5%。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1)

今年以来,英镑兑美元已下跌22%,而自2007年底以来,英镑兑美元已经从2.1左右下跌到目前的1.05左右,汇率已经重新回到1985年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2)

近日英镑的大跌,除了欧元区经济数据的疲软之外,罪魁祸首即是英国新上任的政府公布了近50年来力度最大的减税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取消上调公司税的计划,使该税率保持在19%的G20中最低水平;提前一年下调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1个百分点,即在2023年4月下调至19%。估计到2026-2027年,减税总额将达到450亿英镑

目前,全球为了应对通胀,英国8月CPI同比增长6.3%,正在全力加息以缩减需求,英国央行也是如此,今年已加息到2.25%,而在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此时英国政府推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将导致通胀再次上行,冲击英国经济。

失去的15年——日不落帝国的没落

实际上,此次英镑的坠落,只是2007年以来,英国经济持续下行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日不落帝国“陨落”过程中的一次加速。

人们非常习惯于去谈论日本失去的20-30年,而现在大英帝国也正在走向“失去”的路上。数据显示,2007-2021年,英国GDP几乎没有增长(2007年英国GDP为3.1万亿美元,2021年英国GDP为3.18万亿美元),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也已经超过了日不落帝国。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3)

更为糟糕的是,全球化通胀时代,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7年,英国GDP占比世界5.32%,而2021年这一数据已下降到3.32%,在15年中,英国GDP占比世界的比重直接下降了2个百分点,下跌近4成。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算,2021年英国GDP为3.34万亿美元,排名第十,占比2.28%,而2007年,英国GDP为2.19万亿美元,排名第八,占比2.78%。

在这15年中,英国一共主要经历了三件事:

第一,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英国经济遭受重创,自2008年三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同期,欧元区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美国也仅有4个季度负增长,也比英国更早恢复。

第二,英国脱欧。自2014年起,英国不断推动脱欧,并在2017年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在这几年中,英镑兑美元从1.7下降到1.3左右,贬值幅度大概在20%左右。所以,以美元计价的英国GDP在此期间甚至发生了下降。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4)

第三次,疫情 能源危机。受疫情影响,2020年1季度起,欧洲连续5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下跌幅度超过欧元区平均水平。不过,疫情的影响因为欧美的巨量量化宽松而延后,但随后的通胀将这一问题爆发出来。同时,对俄能源制裁导致欧元区能源价格飞涨,进一步提升通胀,不得不通过加息来抑制,经济前景较为悲观。

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债务占比GDP的比重从34%上升到95.9%。同时,宏观杠杆率也从218%上升到252%。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5)

债务多其实有时候也是好事,但是自2000年起,英国长期处在贸易逆差位置,且不断扩大,仅在2020年前后出现正的出口,货物贸易更是2000年以来就没顺差过。而且,近几年贸易差额的额度越来越大。简单来说,就是在吃老本。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6)

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不能长期入不敷出,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消费大于生产,长期以往,会不断降低资本积累。那么,英国还有机会雄起吗?

英国之殇——产业空心化越走越远

目前,英国的产业空心化已经严重畸形。

2021年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竟然高达79.8%,而制造业占比仅有9.7%产业已经严重空心化。服务业从2007年的1.08万亿英镑增长到了2020年的1.57万亿英镑,增幅近50%。

英镑2022年10月大跌原因(英镑坠落)(7)

英国服务业的第一大支柱是金融,贡献了最多的税收和贸易顺差。其次包括,教育和旅游。数据显示,在2020-2021学年,英国各大学留学生总数已超60万,美国为123万,但英国的人口仅为美国的1/5、GDP仅为美国的1/6。而所谓的教育和旅游,本质上是在透支其数世纪积累的知识与文化,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吃老本

而且,英国还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即退出欧盟。作为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在全球化时代做政治切割,将极大阻碍英国经济的发展。举例来说,上海是中国服务业占比极高的城市,长期向中央上缴税收,2020年净上缴5483亿元税收,就像英国长期向欧盟缴纳会员费一样,但上海脱离全国经济,能发展得好吗?

服务业,说到底是别人赏饭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20年的几轮危机中,英国经济受创严重。因为经济下行时,人们首先削减的就是服务,旅游减少,融资下降等等。

另外,服务业根本上来说是随着需求而迁移的。美国金融之所以能够超越英国,不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更完善,只是因为美国更有钱而已。英国GDP已经排到第六,但伦敦依然是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也不是因为伦敦金融多牛,而是因为欧盟叠加英国GDP排名第二。

而英国居然要和欧盟进行切割,政治利益不在一起,经济利益自然分离,法国和德国同样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未来极有可能会抢占伦敦在金融方面的份额。以前是一家人,大家一起赚钱,现在都“离婚”了,大家就各玩各的了。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随着亚洲和非洲的崛起,整个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下滑,影响力也在下降。但是,这种下降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欧元区内部的竞争也会因这种整体的衰落而更加激烈。

不过,英国在能源、航空、军工、医药方面还有一些产业,但是能源没啥用,军工说到底也没用,因为国家太小,需求支撑不起研究经费,医药方面,竞争者也比较多,而且还不属于刚性消费。相比之下,法国和德国就明智得多。

日不落帝国的现状:小姐的心态,丫鬟的身子

纵然英国影响力日益衰减,但辉煌的历史赋予了其无尽的骄傲,英国人还沉浸在日不落帝国的美梦中,正如当初的清政府一样。不甘于承认自己是小国,不甘于以小国自居。

简单来说,就是小姐的心态,丫鬟的身子。

经济上也是如此,它并不具备美国的条件,却在走和美国一样的路。数据显示,美国的服务业同样占比近8成,制造业也仅有10%左右,同样都是产业空心化,英美有何不同?

首先,美国的服务业中,包括互联网,而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新工业”,IT信息占比5%,数字经济占比已超过10%,已经成为社会必需品。而且有很强的壁垒,如底层互联网架构等等。正如过去的电力一样,同样是服务业,但是经济运作的必需品,然而却更加垄断。诸如谷歌、微软、苹果、脸书,源源不断地从全球各国为美国吸取利润。

其次,美国有美元作为支撑,用美国的国家信用作为基础,向全世界索债,用美元一轮一轮地加息,收割全球,金融业有利可图。而英国英镑的低位,早已岌岌可危。

最后,产业空心化这一套一般人是不能玩的,很容易把自己玩死。因为这一套玩家是以科技占领制高点为前提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相互依赖,美国通过占领产业链顶端来遥控全球产业,是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空心化,实则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因为其他国家的很多制造业是它的伴生品。反之,如果没有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撑,只能算是比较肥的羊而已。

不过,产业空心化这种玩家也比较危险,所谓高处不胜寒。一旦在一轮科技周期中落后,高利润被剥夺,经济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危险,所以美国对第二是十分警惕的。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风险提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