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早已沦落为口中肉。北边的俄罗斯一口接一口地在黑海边上猛啃,西边拿破仑也一度占领了埃及。奥斯曼看拿破仑这么猛,就和他结盟,想抱条粗腿拯救帝国。可是结盟之后,照样被英国、俄国揍得满地找牙,拿破仑也没伸把援手。

土耳其重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回光返照)(1)

等到拿破仑在1815年被打垮,奥斯曼的日子更不好过了。西边,塞尔维亚在1817年取得了民族自治权;希腊在1821年起义,最终1830年获得独立。北边,俄国在1828-1829年打了第八次俄土战争,又从土耳其手中抢得多瑙河河口及其附近岛屿还有黑海东岸,土耳其又被迫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国。

非洲那边也乱了。大将穆罕默德·阿里(阿尔巴尼亚人)在埃及闹起了实质性独立,虽然名义上还尊奉土耳其为宗主,其实是割据一方。不仅如此,阿里还在1831年出兵进攻亚洲,打得奥斯曼头破血流,占领了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法国也在1830年出兵,入侵土耳其名义上的属地阿尔及利亚。欧洲的英国、法国、沙俄、奥地利、普鲁士五大强国个个把奥斯曼当成肥肉,大家都想来咬一口,你争我夺,拳打脚踢,这就是所谓的“东方问题”,谁还会顾忌被啃的人的心情?

眼看着四面楚歌,领土日益缩小,土耳其的皇室和权贵阶层都明白,再不改革弊政,这个帝国要不了多久就得灭亡了。可是,之前的历任苏丹也想改革,全都被守旧的禁军集团和教团给灭了,尤其是塞里姆三世,连命都丢了。

真要改革,必须除掉这两个绊脚石!塞里姆三世的堂弟马哈茂德二世(1775-1839年,1808-1839年在位)在1826年抢先动手,灭掉了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禁军,还捎带脚儿把跟禁军关系密切的贝克塔什教团也给收拾了。他进行了一些改革,限制官员的权力,禁止他们随意剥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允许犯人上诉等。军事上,他开始建立了一支近代化部队,取代被灭掉的禁军。

马哈茂德二世大展拳脚改了几年,觉得力量该差不多了,就在1839年出兵,企图从不听话的藩属国埃及那里抢回叙利亚等地。谁知人比人要死,土耳其被埃及第二次打得大败,连伊斯坦布尔都差点被阿里攻下来。到头来,居然是欧洲列强出面干涉才算没被灭国。

原来,大家伙儿觉得,埃及的阿里势头太猛,要是让他把奥斯曼这一大块资源整合起来,日后怕是不好欺负,还是留着软弱的奥斯曼比较有利。于是他们一起出兵,打败埃及军队,迫使阿里把占领的亚洲领土全吐出来还给了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虽然收复了失地,却又结结实实地丢了个大脸。马哈茂德又悲又气,一命归西。

土耳其重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回光返照)(2)

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1823-1861年,18391861年位)登基之后,继承父志,任用雷西德为宰相,开始强力改革。1839年11月,阿卜杜勒颁布《玫瑰园敕令》,正式开始改革。敕令总共有五方面:(1)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的荣誉和尊严;(2)改革税制,取消过去残暴的包税人制度;(3)实行合理的征兵制度和服役期限;(4)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地位平等;(5)即使对罪犯,也不要没收其合法财产,而是交给其继承人继承。

这条敕令一出,震惊欧亚。大家都等着看这个腐朽陈旧的帝国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国内的商人、知识分子,奔走相告,翘首以待,都指望着从此富国强兵,脱胎换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被称为“坦齐马特”(即土耳其语的“改革”)时期。

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发展了教育,开办了不少世俗学校调整了土地制度。奥斯曼帝国的政府也从一个只知道收税、征兵的武力集团,变成一个初步具备近代国家管理职能的机构。他们还引入先进的工农业技术去推广,开办了一些近代化企业。这些都让奥斯曼帝国显出一丝活力。不过,由于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很多改革条文流于纸面,并没能贯彻。例如包税人制度废除两年后又很快恢复了,宗教平等也成了一句空话,政府照样贪腐成风、滥用职权。1852年,改革派大臣雷西德被保守派赶下台,改革告一段落。

西方各国也趁奥斯曼改革开放的机会,拼命扩大势力,在土耳其境内获得种种特权。伊斯坦布尔的商业、刑事法庭中,外国人和土耳其公民各占一半。由于土耳其人不太熟悉法律,这些法庭其实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改革使得土耳其帝国与欧洲社会更加接近。这个成效很快凸现出来。1853年,沙皇俄国挑起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数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要搁以前土耳其大败是必然的。

土耳其重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回光返照)(3)

可是这回,英国、法国都站到了土耳其一边,不久俄国原本的盟友奥地利和普鲁士也转而支持英法,局势变成了沙皇俄国受到欧洲列强围攻。俄军节节败退,前后损失50万大军,被迫在1856年签署《巴黎和约》,保证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把多瑙河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把高加索的卡尔斯还给土耳其,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回归土耳其;黑海中立化,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兵工厂。

气势汹汹的俄国灰头土脸地回去了,这可是100多年来的第一次啊!在这个胜利的激励下,奥斯曼帝国高层欢欣鼓舞,继续深化第二阶段改革(1856-1876年)。他们颁布了各种法典,建立了新的行政区划,开办近代化企业。

请注意,这次改革是在欧洲列强操控下进行的。他们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大举的以经济、司法入侵的形式进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银行是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它们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可代表奥斯曼对外举债,就是说帝国金融其实完全由英法控制。1861年欧洲国家获准在土耳其开设邮政机构,享有治外法权。土耳其的铁路、矿山也逐渐落到外国人手中,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很快把土耳其本国企业挤得纷纷破产。

这么一搞,土耳其看上去确实繁荣了、发达了,但同时它的命脉却全部握在了欧洲大国手中。飞速运转的机器下,鼓起来的是欧洲老板的钱包。国内掌握大权的宰相、外交大臣,也都是靠着外国势力才能在台上待着。到1869年,奥斯曼欠欧洲的外债已经高达24亿法郎。至于在1876年设立的议会,也是形同虚设,所谓“君主立宪”完全是一句空话。

在弱肉强食的国际丛林里,指望依靠别国力量保全自己的尊严,这实在是高难度的活儿。土耳其过去完全仗着武力征服了许多民族,如今又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现在想改弦易辙,已经有些晚了。英、法、奥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群殴俄国,不是为了跟土耳其交朋友,只是不想让俄国独霸肥肉。奥斯曼帝国渐渐发现,咱们不是已经加入了欧洲社会了吗,但领土怎么还在不断丢失啊?

1877年,沙皇俄国卷土重来,又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土耳其军队虽然经过改革,战斗力有了提高,毕竟抵不过沙俄。经过顽强抵抗,最终还是落败。欧洲列强一瞅,赶紧都如狼似虎地扑过来,一面阻止俄国咬得太狠,一面自己也想来割一刀。最后,在1878年的《圣斯特法诺条约》中规定:门的内哥罗(黑山)、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保加利亚成为俄国的附庸;比萨拉比亚西南部、卡尔斯、巴统和巴亚齐特都并入俄国。此外,奥斯曼帝国还将塞浦路斯割给英国。

正所谓割肉喂狼,肉不光狼不走;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1881年,法国占领了土耳其名义上的属地突尼斯;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苏丹……

眼看国家危亡,终于有一批知识分子和进步贵族站了出来,成立了青年土耳其党,准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议会民主制。经过20年的准备,他们在1908年发动起义,罢黜了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另立他的弟弟穆罕默德五世为新苏丹。奥斯曼帝国终于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家,青年土耳其党人上台执政。

土耳其重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回光返照)(4)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换个人上台,该挨的揍照样挨。就在同年,奥匈帝国趁土耳其内战时吞并了波黑地区。1911-1912年,意大利占领了利比亚,土耳其帝国在非洲的领土全部丧失。1912年,34年前从土耳其统治下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保加利亚四国联合起来,对土耳其大打出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揍得昔日的欧亚霸主屁滚尿流,乖乖求饶签约,交出了几乎全部欧陆的殖民地和克里特岛,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

至此,土耳其在欧洲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的一小片土地。尽管在随后爆发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土耳其站到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黑山一边,共同打败了保加利亚,从而收回了一小块巴尔干的土地。但毕竟,江河日下,难以扭转颓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