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叶,亚洲由西至东形成了四个帝国,分别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萨非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明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小国家,如西伯利亚汗国(钦察汗国分支),中亚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术赤后裔)、叶儿羌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分支)、蒙古诸部、东亚李氏朝鲜、日本、东南亚暹罗(泰国)、缅甸、澜沧(老挝)、金边(柬埔寨)等等。四大帝国,每一个都有数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甚至上亿,丝毫不逊色于欧洲强国。

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奥斯曼帝国从欧洲噩梦)(1)

西方奥斯曼帝国继续扮演欧洲人噩梦般的角色。大帝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在位)占领了欧洲大片巴尔干地区,多次围攻维也纳,还与法国勾结,迫使欧洲霸主哈布斯堡放弃了匈牙利的王位,每年都要向奥斯曼帝国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在非洲,奥斯曼帝国打败了西班牙人,占领了整个北非和索马里。苏莱曼也毫不留情地对待亚洲兄弟,他从苏菲波斯帝国手中夺走了巴格达和两河流域下游、河口和波斯湾部分地区,征服了阿拉伯半岛也门,阿曼,巴林。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治下蒸蒸日上。

在苏莱曼大帝去世之后,奥斯曼苏丹的儿子,即“酒鬼”塞利姆二世(1524-1574年)。有了老爹的遗产,这个“酒鬼”什么都能做。1568年,神圣罗马的哈布斯堡皇帝马克西米连二世同意每年“赠送”3万金币给奥斯曼帝国,并且承认奥斯曼在摩尔达维亚与瓦拉几亚的统治地位。奥斯曼帝国于1571年占领了塞浦路斯,同年,克里木汗国的奥斯曼附属国占领了俄国的首都莫斯科,一把火烧了这座城市。看来,奥斯曼还会继续强大下去,让欧亚非闻风丧胆。

但那只是一种错觉。到了16世纪,当奥斯曼帝国沉溺于前人的功绩时,欧洲已经一日千里。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就在1571年10月,土耳其海军同威尼斯,西班牙,热那亚,马其他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域开战。这是排浆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海战。联军出动两百余艘舰船,四万名士兵。而土耳其方面,则是派出了三百艘军舰和五万大军。双方在海上展开了一场恶战,联军用火绳枪近距离射击,杀死了土耳其舰队的指挥官和许多军官。因此,土耳其军队大败,损失了一半的军舰和三万名士兵,而盟军只损失了十六艘战舰和数千名士兵。

这场战争暂时摧毁了土耳其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尽管这并不是致命的打击,但奥斯曼财大气粗,在半年之后,就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舰队,继续追击,继续进攻欧洲。但是奥斯曼百年前那种无可匹敌的气势已经不复存在,而欧洲各国却越来越敢于与奥斯曼一较高下。

第二年,俄国沙皇彼得四世大败奥斯曼附庸克里木汗国,从此俄

俄罗斯的崛起势不可挡。

奥斯曼帝国自塞利姆二世时代起就进入了混乱时期。在位的君主,不是生性懦弱,就是沉溺于酒色,或者干脆就是白痴。朝政的大权,往往掌握在皇后、外戚、宰相(维琦尔)和新军手中。尤其是军队,动不动就发动政变,杀死大臣,废掉皇帝,简直跟玩似的,甚至直接弑君。各州总督,各据一方,阳奉阴违。

也有一些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但下场都很凄惨。奥斯曼二世是个天才少年,他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他登上王位后,打算整顿新军,组建一支新的军队,向苏丹效忠。这激怒了新军,他们发动政变,将18岁的奥斯曼二世活活勒死。

奥斯曼皇室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制度,那就是从小就把所有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都关在宫殿里面,不让他们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到上一任皇帝死了,才会选择一位皇子继位。这种看似可以减少皇位之争的方法,实际上却让很多皇族变成了一个不会干活、不会干活的蠢货,而那些权臣和将军们,则是更容易掌握政治。

国内乱成了一锅粥,对外自然也是一塌糊涂。自14世纪起,奥斯曼帝国朝欧洲扩张,至16世纪中期达到鼎盛时期。从那以后,奥斯曼想要再往西打一寸就难了,因为欧军的科技进步了。过去,奥斯曼人习惯了集中火力,一炮下去,所有人都会倒下。但现在,棱堡是欧洲发明的。棱堡边缘呈凹形,既能消除防守方的火力盲区,又能保证进攻方的炮弹不受影响。这样的堡垒,就算是奥斯曼帝国,也要吃不了兜着走。在棱堡后面,欧洲军队越来越强大,以前所向披靡的进攻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奥斯曼帝国的没落,给他们东部最大的敌人萨非帝国带来了一点机会。神圣罗马帝国与中亚萨非帝国结盟,西欧法国结盟,东面夹击中欧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与中亚萨非帝国结盟,东面夹击奥斯曼帝国。

不过波斯帝国一开始对奥斯曼的威胁并不大。论军力,波斯军队装备落后,在奥斯曼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从地理环境上看,波斯西有奥斯曼,东有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动不动就大举入侵,大开杀戒,东南印度莫卧儿王朝更是居心叵测。就像奥斯曼帝国的新军一样,波斯王室和土库曼人的军队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起义军、废黜君王更是家常便饭。

所以,在16世纪初期,奥斯曼占领了伊拉克和其他地区,1578年到1579年,奥斯曼和北方的克里木汗国联合,占领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波斯西部。波斯在奥斯曼和乌兹别克的夹击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奥斯曼帝国从欧洲噩梦)(2)

幸好,1587年,阿拔斯一世(1571-1629年)成为了波斯国王。他先是在国内拉拢土库曼斯坦军阀,然后将土库曼军阀各个击破,收编自己的地盘。从那以后,他削弱了土库曼红头军,派王子和亲信担任总督,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帝国。他吸纳了大量高加索人,组建了一支新的皇家军队,并聘请了英国的顾问,引进了先进的枪械,组建了一支现代化的精锐部队。阿拔斯也与俄国结盟,共同对抗奥斯曼。

一切准备就绪,阿拔斯发动了反击。他在阿姆河以南地区打败了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在西方,阿拔斯趁奥斯曼动乱之机,于1602年发动反攻,经过十年的激战,于1613年迫使土耳其签订《伊斯坦布尔条约》,收复故都大不里士、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阿拔斯一世于1623年再次西征,用5年时间收复了两河流域,并将土耳其的奥斯曼推入叙利亚。萨非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英雄不寂寞。波斯在阿拔斯一世之后,奥斯曼帝国迎来了一位明君,奥斯曼二世的弟弟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在位)。穆拉德四世身材魁梧,身强力壮,擅长使用重达六十公斤的锤子,重达五十公斤的巨剑,他最喜欢的就是冲在最前面,比之前的苏丹要厉害得多。他能打仗,铁腕治国,惩治贪官污吏,整顿新军。那些嚣张跋扈的军阀,总督,权臣,都怕得跟老鼠见猫似的。对外,穆拉德四世反攻波斯。两家为了争夺两河流域,又打了数年的仗。

最终,“中兴”两大帝国谁也奈何不了谁,1639年签订了和约,将伊拉克归还给了土耳其,其余的边界仍然保持着。一成不变。自那以后,奥斯曼、土耳其与萨非之间就相安无事了一百多年。

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奥斯曼帝国从欧洲噩梦)(3)

无论是奥斯曼还是波斯“中兴”,都只是昙花一现。阿拔斯大帝死后,波斯帝国只有他的曾孙阿拔斯二世(1642-1666年在位),他在国内励精图治,打败了东部的莫卧儿王朝,占领了阿富汗坎大哈。其余的沙赫皇帝都是一群无法无天、纵情声色、甚至吸毒的人。为了自己的享乐,他们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帝国的实力每况愈下,官吏腐化。到了十七世纪末,战火四起,异族横行,波斯帝国岌岌可危。

奥斯曼帝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概是因为劳累过度,穆拉德四世在收复两河流域后一年内因肝硬化而去世,从那以后,帝国又恢复了苏丹的虚职,军政大臣和后宫大权在握。奥斯曼在穆拉德四世的侄子穆罕默德四世(1648-1687年在位)期间,与欧洲各国进行了一场恶战,其中包括威尼斯、克里特岛、波兰和俄国的乌克兰。

1683年,140,000名奥斯曼军队再次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起进攻。这是奥斯曼对中欧的最后一次突袭。结果,军队在坚固的城墙下寸步难行,德意志各州和波兰的七万联军也攻了进来。两军交战,奥斯曼军队大败,伤亡数万,三百多门大炮,宰相身为主帅,羞愧自杀。从那时起,土耳其奥斯曼不再是西欧的威胁。相反,神圣罗马帝国在奥地利的领导下,开始反攻东欧,逐渐收复失地。奥斯曼帝国的下一次战争,不是为了占领领土,而是为了保住现有的领土。

但即便如此,也是非常困难的。土耳其军队遭到欧洲军队的反攻,节节败退。1697年,德意志名将欧根亲王在森塔之战中率领5万精锐部队突袭奥斯曼河上的8万大军。到了这个时候,欧洲军队已经练就了一套现代化的战术,枪林弹雨、骑兵冲锋、大炮轰击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土耳其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部分都是一两百年前的水平,根本不是欧洲士兵的对手。

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奥斯曼帝国从欧洲噩梦)(4)

最终,土耳其人阵亡了三万人,德国阵亡了四百多人。土耳其人终于认识到了时代的不同。1699年,他们被迫签订《卡尔洛夫奇条约》,割让奥地利、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摩里亚、威尼斯、乌克兰、波兰。这是三百年前奥斯曼帝国进入欧洲以来第一次将领土割让给欧洲国家。同一年,彼得大帝俄国沙皇还夺取了土耳其的黑海要塞。

奥斯曼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在1695-1703在位期间痛定思痛,想要改革政府,建立新的军队。但是,他的改革激怒了既得利益集团,1703年,他自己也很快被赶下台。奥斯曼土耳其从此一步步走向“欧亚病夫”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