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然而重新断句之后,又会是另一番风味: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就是“句读”的妙处所在。


句读[ jù dòu ],是一句古代词语。

句:古时文章中,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称为一“句”;

读:在完整意思的表达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句号”和“逗号”。逗字与古“读”读音相同。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就是老师要把文章中的“句读”标出,教给学生们。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古书上会有用红笔圈出或点出的标记,那就是便于阅读朗诵的句读之处。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1)

我们在学习书法或读古文旧书时,也一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古人没有标点符号给正确阅读、理解文义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阅读古诗歌赋还好一些,毕竟比较容易找到每句字数的规律,如“出师颂”都是四句颂文,我们读起来还比较顺畅。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2)

可我们再来看一下二王的帖子,如果没有释文帮助,在哪里分句就成了难题。所以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掌握古文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帖文古文,真正地做到理解文义,从而心领神会,与古人交谈。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3)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4)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句读,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古文言文书籍的传统背诵方式,也是中国人特有的高效教育及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代代相承,在文化演进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礼记学记》记载说:“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孔颖达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句读不但能让读者快速背下书本,通过每日的行气过程中更是与作者心与气合,《论文偶记》“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文言文之美,全在句读。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5)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6)

清代刊印《昭明文选》

我国现在通用的标点符号,就是在古代的“句读”“圈点”等标点和符号的基础上,再引进西方国家的一些标点符号,经过百余年的使用改造融合而成的。所谓“标点符号”,是指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计有:句号(。)、问号(?)、感叹号( !)、逗号( ,)顿号(、)、分号(;)和冒号(:)。

书法的古文怎么说(你知道古文怎样)(7)

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计有:引号(“ ” ‘ ’)、括号〔( ) [ ] { } 〕、破折号( ── )、省略号(……)、着重号( .)、书名号(《 》〈 〉)、间隔号(·)、连接号( — )和专名号( ____ )。符号则包括:注释号( * )、隐讳号(×)、虚缺号(□)、斜线号( / )、标识号(▲或●)、代替(~)、连珠号(……)、箭头号( →)。

有一个穷秀才,他很穷,天天吃不饱。所以就想办法去混口饭吃。他有一个挺富裕的朋友,每当人家差不多要开饭时,他就会到人家家里“拜访”。而且还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他朋友留他下来吃饭。

这一天,秀才又“拜访”友人。友人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离开,就打算看看情形再说。天突然下雨。秀才说:“天下大雨了!”那个富朋友想来想去,就留一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话意为:“下雨天就要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你,但我不留你(天留,人不留)。”富朋友留下纸条后就走回房间,心想:一会儿再来,看你还好不好脸皮留下。可是一会儿那个富朋友回来时,还看到秀才在那。就问:“呀,你怎么还在这儿,你不走吗?”秀才就说:“是你叫我留下的啊。”富朋友就奇怪了,问怎么回事。秀才指着那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白话意为:下雨天就是留客天,留人吗?留!)”秀才就笑着说:“你都这么客气了,我还好意思走吗。”那富朋友差点晕过去。

上个故事充分的说明了句读的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因为古文的章法非常紧凑,文章中即使是哪一句看不懂,看不明白,只要联系上下文,意思就很明白。所以读古文是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变成是在望文生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