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师报】

江苏省甲状腺外科顶级专家介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疗已现新曙光)(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P)又称甲旁减,是由甲状旁腺激素的缺乏或作用缺失引起的疾病。“甲旁减难以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给患者群体带来沉重的经济、身体和心理负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内分泌学分会常委骨代谢学组组长夏维波教授指出,以患病率而言,甲旁减属于比较罕见的疾病,我国目前尚缺乏全面的流行病学数据,根据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推测,中国的甲旁减患者大约数十万人。

江苏省甲状腺外科顶级专家介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疗已现新曙光)(2)

流行病学资料匮乏,呼唤更多相关研究

甲旁减的常见病因有多种,最常见是颈前手术如甲状腺癌手术,术中致甲状旁腺血供异常,或损伤甲状旁腺,使得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丧失。目前,手术后继发的甲旁减约占甲旁减患者的70%,其他的病因还包括遗传性和甲状旁腺免疫损伤(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甲旁减发生时,体内由甲状旁腺激素介导的钙磷平衡被打破,出现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是甲旁减临床特征的主要表现,短期表现是由于低钙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进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虚弱、肌肉痉挛(手足搐搦)、感觉异常如刺痛、烧灼感和麻木,以及由于频繁的症状带来的精神心理异常如记忆丧失、判断力受损和抑郁等;而从长远上看,甲旁减患者长期高尿钙可导致肾结石、肾钙化甚至肾功能不全,长期高血磷、高钙磷沉积导致的异位钙化可能影响大脑、血管、眼睛等组织器官。”夏维波教授介绍。

“作为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甲旁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缺乏患病率资料。” 夏维波教授说。我国只有极少数医疗单位对甲旁减做过单一地区、小样本量的报道,其患病率、诊断、治疗及疗效等数据均较为缺乏。不过,夏维波教授也提到:“好消息是,目前已有国内研究所和部分大型医院共同发起了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调查研究。预计该研究将会丰富该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今后进一步制定甲旁减的诊疗指南和医疗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1年7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与维昇药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PaTHway R项目——该项目是中国首项大规模甲旁减疾病登记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夏维波教授担任项目总负责人,目前全国7大区域各有1家内分泌领域顶级医院参与此研究。

治疗困境重重,替代疗法已现曙光

一方面流行病学资料不足,另一方面,在治疗上,甲旁减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夏维波教授介绍,“其传统治疗主要通过大剂量钙和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提高肠内钙吸收,但这些仅能控制甲旁减的低钙症状,要实现全身钙、磷代谢的平衡调节并不容易,难以充分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传统疗法中,患者血钙水平很难稳定,激素缺乏使血钙水平长期波动;血钙、尿钙水平难以兼顾,易出现肾结石、肾钙化及肾功能不全;无法降低血磷及钙磷沉积,易伴发大脑基底节、晶状体等处异位钙化;无法纠正骨转换异常,骨折风险增大;部分研究也已表明,有些甲旁减患者面临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性也大大降低。

“我记得走蚁感有多么痛苦,从指尖到上臂,从脚趾到膝盖,从鼻头蔓延到整个脸部,走路感觉不到脚踩地。”这是首届维昇内分泌高峰论坛(“维泌会”)上因甲状腺癌手术而致甲旁减患者的自述。这位患者表示,“甲状旁腺功能的缺失,带给我的生活痛苦远比甲状腺癌要痛苦得多,治疗也很复杂,生活状态、生活质量也很低。”

目前,钙剂及维生素D仍然是主流的治疗方式。“内分泌科很多疾病都是针对激素本身缺乏治疗,即对‘因’治疗。但对甲旁减治疗手段有限,仅为‘对症’。”夏维波教授指出,激素替代是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症的基本治疗原则,但甲旁减迄今仍未实现真正的激素替代,以纠正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代谢紊乱。

以TransCon 甲状旁腺素(TransCon PTH)为例,这款在研的用于治疗成人甲旁减的长效PTH前体药物,通过缓慢可控地释放药物原型,恢复24小时内PTH正常生理水平,以解决甲旁减带来的短期症状和长期并发症。在已公布的该药物国际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中,其主要复合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上均有显著改善,令人振奋。目前,TransCon PTH在中国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继续招募中。该临床试验计划在全国16家医院入组76名患者展开研究,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患者入组。

在夏维波教授看来,PTH替代疗法一方面能够减少甚至摆脱患者对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的依赖,减少相关并发症风险,另一方面血钙水平达标又不受到高尿钙和肾脏钙化风险的限制,有望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排版:宋箐

编辑:宋箐

本文来自【医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