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是常见的文学形象,往往和下雨天同时出现。雨打蕉叶,又萧萧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五首包含芭蕉的宋词。

一、《南乡子》 宋·李之仪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荷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汗透鲛绡昼影长。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一阵芭蕉雨几首宋佳词)(1)

荷花香

池塘里,满是碧绿色的水,蜻蜓忙着不停点水,避开小燕子的掠食。邻家墙边,杏子已经开始泛黄半熟了,压弯了枝头。一阵风吹来,为我带来阵阵荷花清香。

象牙床上,铺衬着精美的竹席,因为白天越来越长,躺在竹床上面,汗水还是打湿了轻薄的纱衣。一阵密集的雨打芭蕉声音过后,天气终于微微凉爽起来了。在画角的悠悠声中,送走了夕阳。

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词。池塘边,蜻蜓戏水,杏子微黄,风送荷香。因为白昼长,尽管穿着薄纱衣,睡在竹席上,也不禁汗流浃背。好在,下了一场及时雨,听着雨打蕉叶的声音,感受到了凉风来袭。随后,雨过天晴,不知谁在夕阳下吹起了画角。

二、《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一阵芭蕉雨几首宋佳词)(2)

芭蕉雨

雨落下的声音一声接一声,打更人报时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看着窗户外面的芭蕉,再看看屋里的油灯,心中涌出无限思绪。

美梦难以成真,遗恨难以平复。雨滴不管心里有忧愁的人不喜欢听,依旧在台阶上滴落到天明。

万俟咏,复姓万俟(音mo四声,qi二声),生活在两宋之交。

题目为雨,全词却不见一个雨字。雨滴声响了一夜,未曾停歇,而作者也听了一夜,未能入眠。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对着一盏油灯,心里感慨万千。有梦难成,有恨难平,唯有听着雨滴声,枯坐到天明。

三、《添字丑奴儿》 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一阵芭蕉雨几首宋佳词)(3)

阴满中庭

窗户前是谁种的芭蕉树,庭院里满是阴凉。庭院里满是阴凉,每片芭蕉叶,都和树心相牵绊,伸展与内卷之间都有余情。

已是三更时分,听着外面的雨声躺在枕头上伤心不已,雨滴声一直不停。雨滴声一直不停,让北方南迁的人愁苦至极,很是不习惯,只得披衣起来仔细聆听。

这首词应该是南迁后,其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所作。此时的作者,人到中年而丧夫,流浪异乡,心情与早年有如云泥之别。庭院中满是芭蕉树,偏偏又遇上夜雨,作者作为北方人,很是不习惯这种雨打芭蕉的声音,因此睡不着。实际上我们知道,之所以睡不着和习惯无关,和心境有关。

四、《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一阵芭蕉雨几首宋佳词)(4)

系行舟

愁是哪里合成的呢?离别之人的心上再逢着秋天。纵使没有下雨,芭蕉叶也是飕飕的被凉风吹过。都说晚上凉爽,是好天气,但我却害怕登上高楼,怕看见明月触景生情。

这些年的种种事情,都像是在梦中一样罢休了,犹如花朵凋零花枝成空,犹如江水付诸东流。燕子已经辞行后归去,人却只能继续停留在这里。丝丝垂柳,不能环绕住佳人的裙带,却长长的伸过来,系住了我的行舟。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是经典,离人心上秋,秋天本来就是肃杀、萧瑟之气,再加上之别,自然就是愁了。秋天的芭蕉树,没有下雨也是凉飕飕的,这更多是因为人的心境所致。燕已归去,唯有人不得不留下,这都是因为垂柳牵绊住了我,而没有牵绊住她。

五、《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片春愁,需要用美酒浇灭。江上小船飘荡,岸边酒楼上的门帘随风招展。先后经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只见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一阵芭蕉雨几首宋佳词)(5)

红了樱桃

什么时候归家洗去一身风尘?摆弄着镶嵌有银字的竹笙,点燃心形香炉。时光最容易将人抛弃,樱桃才刚刚红,转眼芭蕉就又绿。

题目中的吴江,是指吴江县,即今苏州市吴江区。这首词的背景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乘船路过吴江,有感而发。春光明媚,但作者心中却是极为凄苦的,毕竟国破家亡,新生的政权还是异族。两岸风光,不由得让人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场景。最后一句,是名句,时光转换的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春去秋来,彷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