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石毓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样提高汉语语法知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样提高汉语语法知识(汉语语法何处寻)

怎样提高汉语语法知识

作者 石毓智

很多人觉得说汉语很自由,似乎咋说都行。其实,有的时候所谓的“自由”是运用不同的语序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候则根本没有别的选择。汉语语法就存在于这种自由和不自由之中。

“汉语语法具有灵活性”的感觉,来自于对下述现象的一种直觉。比如,这里有三个词:“我”、“看”和“书”,如果加上一些其他语法成分,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

我看了书。

书我看了。

书看了。

我看了。

看了。

我把书看破了。

书被我看破了。

我书已经看完了。

一眼看上去给人的观感是,汉语的句子是够灵活的,也是够多变的,也是够自由的。然而,汉语严格的语法规律也正在于此,汉语是通过语序的变换来表达各种重要的语法意义。上述任何两个不同的句子没有意义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比如“我看了书”的“书”可以是任何一本,而“书我看了”的“书”一定是特定的某一本,即说话双方都清楚的那一本。这要翻译成英语,就得采用不同的语法标记:任何一本的“书”要加上不定冠词a/an,特定的“书”则要加上定冠词the。大家知道,英语的冠词用法是个重要的语法点,也不容易掌握好。这里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只在于,表达同一语法范畴所使用的手段不同而已:英语用的是标记,汉语用的则是语序。所以,学习英语,要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标记;而学习汉语,则要注意各种各样的顺序变化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标记和顺序是人类语言最常用的两种语法手段。西方语言用标记的地方,汉语则往往使用语序。只有从这个角度观察汉语,才能发现汉语的语法规律所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对于汉语语法来说,“灵活”之中有规律,“灵活”之中有意义,我们应该学习的就是这些不同顺序的不同表达功能。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汉语有时候组词造句则变得很不自由,甚至是只此一种,别无选择。比如,要表达这么一件事情,一个人看书看得太投入了,废寝忘食,以致最后病倒了,卧床不起。要求只用一个句子把这件事完整地说出来,汉语中有多少种说法?答案:只有一种,就是“他看书看病了”。我多年来向各种各样的人征集第二种说法,迄今还没有人发现有别的说法。这个句子采用的是汉语的“动词拷贝结构”,第一个动词引入宾语,再“拷贝”一下这个动词而引入补语。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汉语语法“灵活”。首先,这种观点不符合事实,不少时候语言只给你提供了某种特定说法,一点儿灵活性都没有。其次,容易造成误解,似乎人们只要记住几个单词,就可以信口开河,乱说瞎说,在那儿乱倒腾,不受什么规律的约束。其实,这些不同顺序形式的背后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差别。

学习汉语语法,就要特别关注它所依赖的手段不同于其他语言。具体地说,汉语是充分利用线性序列的变换,来表达各种细腻而重要的语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