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生活中,你遇到过“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吗?他们下意识地迎合、取悦别人,不断地委屈自己,却依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很可怜。

避免孩子讨好型人格几句话(讨好型人格的孩子)(1)

我的一位表亲,家里孩子是出了名的懂事、乖巧。可是,上次我去他家做客,却却从孩子身上发现“讨好型人格”的影子。因为,做客期间有孩子去他们家玩,临走的时候,表达了想要借玩具车玩两天的请求。我作为旁观者,看得出来亲戚家的孩子是舍不得的,但是孩子犹豫了半天,还是自愿把玩具借出去了......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长大容易吃亏受气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他们对外给人的印象是,能够舍己为人的。当别人有需求,他们可以随时站出来帮助;当别人对他不满时,他也总是会第一时间进行自我反省,包容别人的无理。所以,“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不会主动给周围人带来太多麻烦,但是因为太懂事,太为他人着想,总是容易委屈自己。

比如,遇到别人借心爱的物品,他们明明是心里不愿意的,但是却不好意思拒绝,然后伪装自己的不开心,然后同意别人的请求。不过,孩子这样做,没有底线,委屈自己不说,别人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心意,可能对他的牺牲并不领情,孩子只会不断地吃亏、受气。

避免孩子讨好型人格几句话(讨好型人格的孩子)(2)

▶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说起“讨好型人格”,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令人窒息的人格,罔顾自己正常的需求,去成全别人。可是,孩子小小年纪,正式无法无天的年纪,怎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呢?①孩子身边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受到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

“讨好型人格”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最有可能是受周围人的影响。例如,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就是“讨好型人格”,对于周围人的请求,完全不会拒绝,还教育孩子也去迎合别人,比如“不要小气,东西就借给某某吧,不然人家不跟你玩了”等等。

如果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周围就有他信任的人教导他,要牺牲自我的利益,去成全他人,哪怕是违背自己的心愿也在所不惜,渐渐地孩子就会把它当成行为处事的一种方法,成为“讨好型人格”。

避免孩子讨好型人格几句话(讨好型人格的孩子)(3)

②抚养孩子的人太过强势,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孩子小的时候,衣食住行都仰仗抚养者的照顾,所以抚养者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如果孩子的抚养者太过强势,总是要把孩子的一切牢牢握在手中,要求孩子做到绝对的服从,孩子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想法,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就像热播电视剧里《小欢喜》中的单身母亲宋倩和女儿乔英子日常的相处,母亲要求女儿听话考本地的大学,孩子却想要考外地,因为母亲过于强势,女儿也是步步服从。虽然,乔英子最后反抗,但是也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问题。可见,抚养孩子的人太过强势,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③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没有安全感

有专家认为,“讨好型人格”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孩子天生是需要呵护和照顾,来确定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的。当孩子从小得到的爱很少时,孩子感觉到的就是,被抛弃、被否定,结果孩子就会用讨好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认同,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避免孩子讨好型人格几句话(讨好型人格的孩子)(4)

孩子有“讨好型人格”,最好早点改掉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阻碍孩子成为真正的自我,日常生活也是委屈、压抑的,所以父母一旦发现,就要帮孩子改掉:

①父母要尽可能地给孩子爱。父母只有给孩子确定的、不求回报的爱,孩子才不会对爱有匮乏的心理,也不会因为期盼爱,去讨好别人。所以,父母条件允许的话,多陪陪孩子,亲自抚养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自尊和自信。

避免孩子讨好型人格几句话(讨好型人格的孩子)(5)

②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爱孩子,就要允许孩子成长为自由、快乐的模样,让他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父母平时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进行长期的高压和专制,不要试图干涉孩子的自由、掌握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勇敢地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事说“不”。

【话题讨论:你家孩子是“讨好型人格”吗?】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