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

你眼中的南京是什么样子?

是六朝金粉,虎踞龙盘?

秦淮河、明城墙、总统府?

是梧桐树的绿荫蔽日?

乌衣巷的白墙灰瓦?

还是酱鸭、板鸭、盐水鸭?

……

今天,请你穿越上面这些意象,

上溯时光之河,

寻找“最南京的印记,

以及,千年来演绎的繁华故事。

“最南京”的地方

在哪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东凭龙蟠钟山,西倚石头虎踞,

北仰覆舟鸡笼两山,南绕迤逦秦淮,

山环水抱,气象万千,

南京素有“衣冠文物,盛于江南;

文采风流,甲于海内”之美誉。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

△ 秦淮河畔夫子庙,光影流动,一脉繁华。

南京各个角落

都藏着说不尽的人文往事、风物繁华。

那么,哪里最能代表南京呢?

世代生活在这儿的老南京人会说:

“老城南,才是最南京的地方。”

这里有秦淮河、夫子庙、乌衣巷、评事街、

老门东、老门西、大报恩寺……

长久以来,这里是居民最密集、

商业最繁盛、文化意味最为浓厚的地区,

可谓南京文化的根与魂。

回溯历史,老城南在数千年时光中,

有一个更为响亮、悠远的名字——长干里。

这里存留着南京城最初的记忆,

以及由此开始的一脉风华。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3)

△明代绘制的南京《历代互见图》,黄色区域为古长干里。

范蠡筑城

南京始于长干里

最早的南京城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

那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2年,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吴复仇之后,

命越国大夫范蠡,

在此修筑了南京历史上第一座城池——越城。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4)

△南京明城墙依山傍水,蜿蜒起伏。 摄影/陈志文

据传说,范蠡灭吴后便功成身退,

携美女西施泛舟五湖而去,

有情人在烟水苍茫中终成神仙眷侣,

后来还经商富甲一方,号为陶朱公。

算时间,正是在修筑了越城之后,

范蠡便离开庙堂、走入了逍遥的江湖。

越城,成为范蠡留在正史中最后的印记。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5)

△清代《江宁省城图》(局部)标出了越城(范蠡城)的位置。

这座开启南京历史的城池,

其旧址位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西侧,

北倚秦淮河,南临雨花台,

西控长江,尽得地利之便。

这片南京城市的发端之地,

正在“长干里”。

“十朝都会”

繁华锦绣长干里

古时江南称山垅之间为“干”,

长干里,

是内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的区域。

早期秦淮河的河道宽阔、交通便利,

自范蠡筑城开始,百姓聚居秦淮两岸。

长干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和码头,

舟楫往来、商铺林立,一派都市繁华。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6)

△老门东 摄影/杨磊

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士人衣冠南渡,

为江南带来了人文和经济的繁盛。

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等地名

化作诗酒风华,千年传唱。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7)

△六朝时期,秦淮两岸遍布居民居住的里坊。

五代十国时期,作为南唐都城,

南京城市建设迎来一次中兴,

杨吴城壕将秦淮河下游纳入金陵城内,

秦淮两岸商铺、茶楼、酒肆、客栈云集。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8)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9)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0)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1)

△明代文伯仁《金陵山水图册》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南京作为帝国首都,称“应天府”,

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秦淮两岸,建起十六所豪华酒楼,

合称“花月春风十六楼”,

为京城官民宾旅游乐、宴集的场所。

其中国家级宾馆“来宾楼”、“重译楼”

位于长干里,专门招待外国使节和商贾。

郑和下西洋后,

各国来宾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2)

△明代《南都繁会图》描绘了南京的繁荣景象。

繁华之外,长干里亦有清净所在:

金陵乃南方佛都。

从江南第一座寺庙——建初寺,

到天台宗的祖庭瓦官寺;

从东晋法显传法译经处道场寺,

到瘗埋唐玄奘舍利的三藏殿;

从瘗藏佛祖顶骨舍利的北宋长干寺地宫,

到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

长干里丛林广布,梵音袅袅,

人称“佛陀里”。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3)

△明大报恩寺遗址 摄影/杨磊

“王谢风流”

高士云集长干里

长干里,

总有悠游其间的高人名士行走在街巷间,

你总能遇见他们踱出历史烟尘,

对你讲述他们的传奇。

东吴重臣张昭每日走过门前的“张侯桥”,

去往朝堂之上出谋划策;

大将陆逊之孙、文学家陆机、陆云弟兄,

却是寄情笔端、悠然忘机。

乌衣巷里,东晋望族王、谢之家

有着“为君谈笑静胡沙”的风流千古。

他们的后人,

王羲之、王献之却以精妙书法传世,

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山水田园诗之先河。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4)

△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盛誉。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是南唐画家顾闳中受李煜之命,

潜入位于长干里戚家山的韩宅,

描绘韩家大宴宾客的场景。

一段君臣猜忌的宫闱旧事成就了

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力作。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5)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6)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7)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邸

位于秦淮河畔,其花园后称东园,

“为金陵池馆胜处”。

东园主人常邀名士大家

啸咏其中、雅集为乐。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8)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19)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0)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明代文徵明《东园图》

始建于南宋的江南贡院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明清两代江南贡院考区英才辈出,

文天祥、唐伯虎、施耐庵、方苞、郑燮、

吴敬梓、袁枚、林则徐、邓廷桢、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名人

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1)

△江南贡院明远楼

在时光的流转中,

众多高人雅士一如群星璀璨,

在长干里这片土地上,

或为朝堂谋、或为江湖远,

以各自的方式演绎着风流往事,

吟咏出了一曲曲风华辞赋。

“两小无猜”

词赋光华长干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的《长干行》留下了

“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

两个尽人皆知的成语。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2)

△描画天真童趣的《冬日婴戏图》,宋代苏汉臣绘。

诗仙笔下的长干里,

充溢着活泼、纯真的生活气息。

其描写的是哪条街巷已不可考,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循着历代诗句,

寻找长干里的风华往事。

北宋朱敦儒词云: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城头看大江奔流,锦绣江山令人心醉。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3)

△赏心亭 摄影/周以媛

宋代之后,

洲渚渐生,江去长干远。

原在江中“二水中分”的

白鹭洲也成为了陆地,

秦淮化身充满诗意温情的平静水道。

历代对秦淮河、乌衣巷的吟咏中,

是刘禹锡勾勒出了最著名的无尽暇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4)

△明代《金陵八景图》之《乌衣夕照》

清代画家郑燮(郑板桥)

留恋于长干里的秦淮烟雨,

一曲《念奴娇·金陵怀古》,

写尽了长干里动人的景色、风物: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5)

△秦淮: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

这本南京风物志

如今叫作应天府

今天,行走在古老的长干里,

明城墙绵延,中华门傲世屹立,

秦淮河流水不息,白墙灰瓦房舍俨然,

风华胜迹俯仰可见,桨声灯影令人沉醉。

今天,这片土地依然书写着的风物志,

是南京2500年城市历史的缩影。

古代王侯大家聚居长干里,

如今应天府的低密度别墅群落应运而生;

古代国宾馆矗立秦淮河畔,

如今国际顶级奢华酒店首落南京;

古代长干里的“市”绵延千年繁华,

如今应天府全景商业将成为全新目的地;

古代长干里为文豪大家游历打卡赋诗圣地,

如今应天府中央公园将开启全新生活理念。

长干里传承2500年繁华记忆,

一部焕新的南京风物志即将美好呈现。

南京历尽沧桑的古都(绵延2500年这里最南京)(26)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