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凡天下雄主,身边必少不了为其出谋划策的谋臣,例如刘邦身边的张良、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等,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靠一路拼杀建立大明王朝,他的身后,也不乏谋臣的鼎立相助。朱元璋身边谋臣很多,例如李善长、朱升、陶安、刘基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刘基,也就是刘伯温。那刘伯温到底为何会投奔朱元璋呢?众说纷纭,《明史》中也只是简单提及。本世纪初,南京聚宝山挖出一块墓志铭,揭开了历史之谜。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1)

这个墓志铭的主人名叫孙炎,是朱元璋创业时期手下的一名文臣,后来被叛军所杀。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却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他帮朱元璋请来了刘伯温,意义重大。孙炎死于1362年,墓志铭的落款时间是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也就是说,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补给孙炎的一块墓志铭。墓志铭的文字繁多,其中揭露了孙炎帮朱元璋请刘基的细节,有学者称:难怪朱元璋能请来刘伯温,原来是孙炎的功劳。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2)

先介绍一下孙炎,字伯融,句容人,是元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不愿到元朝为官,结交了一批名士。孙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博学多识,口才一流。《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庚寅,克集庆路……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得儒士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皆录用之。

即,朱元璋从濠州参加红巾军,6年后,朱元璋占领集庆(集庆,是南京的旧称),成为一方霸主。朱元璋在南京,得到了一批“儒士”来相助,孙炎就是这个时候投奔朱元璋的。当然,和孙炎一起的,还有一个名人,此人就是杨宪。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3)

朱元璋以南京为据点,迅速向浙东扩张,等朱元璋攻下金华,经胡大海推荐,刘伯温才正式进入朱元璋的视野,刘伯温才华卓然,朱元璋一心想把他招募在自己的麾下,《明史·刘基传》记载: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明史》对这一段介绍的比较简略,大概意思是:朱元璋想得到刘伯温,第一次是“以币聘”,也就是说,找人带着钱财去请刘伯温来给自己打工,刘伯温没有答应。因为刘伯温本是元朝旧臣,后来辞官隐居,若钱财能打动刘伯温,他何必要辞官呢。而且,当时刘伯温对朱元璋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没有轻易答应。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4)

注意加粗的两个字,这里重点提到了孙炎请来了刘伯温。而且用了“固邀之”三个字,意思是孙炎不止请了一次,最终才把刘伯温请来了。问题来了,当时,孙炎是朱元璋麾下的一位官员,官职是地方上的“总制”,他为何能够请来刘伯温呢?孙炎的墓志铭里有这一段的详细记载,原文是:

太祖命炎招刘基,基不出。使炎再往,基馈以宝剑。炎曰: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封还之。遗基书,言方今四方鼎沸,豪杰并争,皆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救天下之心。唯太祖据金陵,神武不杀,顺天应人,心怀天下。基动容,始就见,送之建康。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5)

即,朱元璋让孙炎第一次去请刘伯温,结果是刘伯温不来。又派孙炎再去请,刘伯温送了孙炎一把宝剑,孙炎对刘伯温说:剑应该送给天子,让他去平定天下,做臣子的不能收。又把剑还给了刘伯温,此举刘伯温对孙炎另眼相看,然后,孙炎又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其他枭雄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打天下,只有朱元璋是为了天下百姓,是真正的救国安民之主。刘伯温看了后很感动,才答应出山,孙炎把刘伯温送到南京,交给朱元璋。

至此,刘伯温才算正式辅佐朱元璋。所以说,朱元璋能得到刘伯温,孙炎功不可没。

朱元璋为什么要捣毁刘伯温的墓(南京挖出墓志铭)(6)

刘伯温投奔朱元璋后,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龙湾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从此让朱元璋立足江东。而后在鄱阳湖水战、和平定张士诚的诸多战役中,刘伯温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被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朱元璋和刘伯温被后人广为传颂,但二者之间的“红娘”却鲜有人知,孙炎,这个历史中的小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