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但爱国情依然满满。国庆档三部主旋律电影观影总人次突破1亿大关、总票房超过50亿元,就是有力的注脚。这其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7天,票房就突破了20亿元,刷新了国庆档票房的历史记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电影。

一部以七十年国庆献礼为主题、以重现宏大事件为脉络、以七个导演七个故事拼接为模式的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打破了刻板印象,也打动了无数观众。从开国大典的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1)紧张前夜到香港回归的分秒必争,从原子弹爆炸的深情对白到国庆阅兵的独自返航,从女排夺冠的上海里弄到全民奥运的北京市井……两个半小时,浓缩的是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长河,对准的却是“你”和“我”的生活记忆。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2)

让历史在共识和共鸣之外产生共情,无疑是主旋律电影追求的最佳效果。以往不少解读历史的方式,或是旁观独白,或是全景掠影,呈现的效果要么是高大伟岸的形象,要么是密密麻麻的群像。《我和我的祖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满足于“历史的大合照”,而是将镜头继续向前推进,停留在一张张面孔、一个个名字、一段段往事。这群从未听说过却真真切切的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尽管没有开天辟地的伟绩,没有如雷贯耳的头衔,没有荡气回肠的功勋,但每一个“无名之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亲历国家的天翻地覆,体验生活的日新月异。可以说,电影所呈现的历史,是教科书之外可爱又鲜活的历史,是茶余饭后充满烟火味儿的历史,是吹起牛来有板有眼、聊起天来有笑有泪的历史。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3)

7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完整一生。新中国7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身处当中的“历史感”。和电影想表达的内容一样,国庆前夕我们组织了一场“我为祖国添块砖”的征文活动。在收到的来稿中,有“惊天动地事”,更有“隐姓埋名人”。一名基层的畜牧兽医暴雨中走了40里山路,尽管“路断了,不去也没人说你”,事后证明也没有发生疫情,但“每月拿着国家的一份工资,怎么能不好好工作呢”;一名普通的战士落选了国庆阅兵方阵,羡慕之余用更加艰苦的训练诠释“哪里不是阅兵场”……国家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宏大的也是微观的。无论是电影画面还是笔墨文字,这些作品拥抱的是祖国,讲述的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人”。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4)

七个故事的合称是《我和我的祖国》,七十年历史进程何尝不也是“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透过一个个大事件中的小故事,传递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连结,彰显家国情怀的现实力量,引发“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原来爱国不止是那样”的思考。影片中,一次升旗,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5)紧张筹备是爱国,八方驰援也是爱国;一场相遇,独自告白是深情,“眼神里都是戏”也是深情;一块手表,一秒不能让是底线,一刻不能错也是底线;一场轰鸣,鹰击长空是奉献,备飞返航也是奉献……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总有一种使命油然而生,总有一份责任压倒一切。电影的现实意义,不是渲染伟大的模样,而是诠释伟大的源头。不管你是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空军飞行员、埋头苦练的护旗手,还是怦然心动的小男孩、温情柔软的中年人、播撒希望的老年人,每个人看似普通的平凡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正如有人对电影的评价,“你的名字,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国家,因你而强”。

实际上,共和国的历史高光,也正是每个人的生活追光。那些平凡的不平凡的时刻,构成了国家的历史,也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这正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晚安。

(文 | 盛玉雷)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6)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7)

荐书

《与时代谈谈心——睡前聊一会》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8)

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9)

简介

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祖国的历史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祖国的历史高光)(10)微信公众号开了个小栏目——“睡前聊一会儿”。聚焦文化现象、社会心态,以大时代为底色,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360°无死角对话,这个栏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了近300万人的睡前必看的读物。

化身“党报评论君”观世相,这一栏目提供了一个触摸时代、感知社会的窗口,成为主流媒体评论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尝试。以坦诚与真挚的姿态观察世界并不容易,以文字推动更多人理解、包容社会的多元则更难,但是这本书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