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戈对甲,幄对帷。

荡荡对巍巍。

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

占鸿渐,采凤飞。

虎榜对龙旗。

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

宽宏豁达高皇量,

叱咤喑哑霸王威。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笠翁对韵节选二讲解(笠翁对韵五微其二典故解读)(1)

【蕴含的典故】

【严滩】

子陵滩,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在此垂钓。

参考《笠翁对韵·二冬·其一》【垂钓客】解读。

直达链接:

《笠翁对韵·二冬·其一》典故解读(四)

【邵圃】

绍平的瓜圃。

邵平(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历史人物,秦朝时期被封为东陵侯,负责看护管理始皇帝生母赵姬之陵寝。

秦为汉灭,沦为布衣,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

李白·《古风》: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靖菊】

东晋诗人陶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饮酒》其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夷薇】

夷,指伯夷。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

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哥俩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独行其志,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孔子、孟子、墨子、管子、韩非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韩愈等等,对伯夷、叔齐都有著述赞扬。

笠翁对韵节选二讲解(笠翁对韵五微其二典故解读)(2)

【占鸿渐】

《周易 渐》:“渐,女归吉。”

爻(yáo)辞中有“鸿渐于干"、“鸿渐于磐”等话,意思是谁占得“鸿渐”一卦,嫁女是吉利的。

【 采凤飞】

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晚年的陈宣公立宠妃之子为太子。

但宣公见太子御寇与公子完交好,以为他们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御寇。

事实上,御寇是因为敬重公子完是贤者才与之频频往来。

御寇被杀后,公子完担心会祸及己身,于是携家带眷投奔到了齐国避祸。

齐桓公想让陈完做卿,陈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

齐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完,先算一卦,卦辞说:“夫妻好比雄雌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就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

古代“田”与“陈”音义略同,公子完死后谥号为敬仲,他的后代改姓田。

陈完的后代也真的在第五代时有实力来拉拢民心,控制齐国国政,结果在第八代时演出了一幕“田氏代齐”的历史剧。

八代孙田和废除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田姓齐国,比故国陈国要强大得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宽宏豁达高皇量】

汉高祖刘邦宽宏大量,气量非凡。

雍齿是西汉的一个历史人物,反复无常的豪强。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好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此人非常卑鄙,不断的陷害刘邦。

还帮助项羽害得刘邦差点丧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父亲就是他出的主意。

在刘邦早期举事时,曾带领刘邦父老乡亲一起“背刘降魏”,是刘邦举事中第一个背叛他的人。

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但后来竟被封为“什方侯”。刘邦为什么不杀雍齿,还封他为侯?

楚汉之战结束后,刘邦无意间发现一群武将坐在地上议论着什么。

身旁的张良说:天下已平,这些将领认为封地不够分,担心您找他们平日的过失,借口将他们杀死,所以聚在一起谋反。

刘邦反问“为之奈何”?张良又说:文武百官中,您最恨谁,就大封谁,这样其他人就会安心了。

于是刘邦大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武将们听说此事后,都放心了,连雍齿都得封,我们就更没什么问题。

一些心有反叛的的人,纷纷安心,天下大定。这就是刘邦最恨雍齿,却还要封侯的原因。

【叱咤喑哑霸王威】

叱咤(chìzhà)、喑哑(yīnyā),都是形容人发怒的声音。

霸王威,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勇猛好武,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骆宾王《讨武曌檄》: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

典出“狡兔死,走狗烹”,有两个精彩的故事。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重用用。转投刘邦,开始的时候也不得刘邦重用。

韩信见自己不受重用,准备离开。萧何深知韩信才能,听说韩信逃走,急忙将其追回,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并说:“要想争夺天下,非有韩信不可。”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任用贤将、论功行赏、取天下之心的措施和夺取关中、还定三秦的战略目标。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

刘邦兵败彭城,是韩信阻挡了楚军的攻势,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韩信以声东击西之计,平定魏国,攻下代国,活捉赵王,派使者游说燕国,燕国不伐而降,最后与刘邦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兵败自刎而死。

韩信帮助刘邦灭掉项羽,最后被刘邦被封为楚王。不久,又以谋反的罪名被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196年,代相陈豨谋反,韩信意欲谋反,结果为人告发。吕后与萧何合谋,伪称高帝平定陈豨之乱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临死前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狡兔死,走狗烹”最早源于越王勾践和文种的故事。

文种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

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蠡在劝文种逃跑。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仍停留于越国为丞相。

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

于是文种自刎而死。

【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貔貅,神话传说中凶猛的瑞兽,比喻骁勇的部队。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同时大举出兵。

诸葛亮领兵驻扎五丈原。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

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

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难道还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最后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主要参考资料:《笠翁对韵》霍俊明注释,中信出版社版本

《笠翁对韵》百度贴吧

《笠翁对韵》百度文档

其他网络及网站资源

如果今天的解读对您陪孩子读《笠翁对韵》有所帮助,希望您能把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帮助更多小伙伴。

看到这篇文章想要跟着我一起继续学习《笠翁对韵》的小伙伴也欢迎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