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中国目前最常见的品种,多为费氏牡丹桃脸牡丹面罩牡丹三种,分为两大类产生的品系来培育划分,统筹分为“头类”和“面类”。费氏牡丹、面罩牡丹划分为“头类牡丹”;桃脸牡丹划分为“面类牡丹”。

在国际上,由头类牡丹培育的品系据资料考证约为30多种,由于头类品系系列更为复杂,在国内的饲养人数也相对面类牡丹要少。而由面类牡丹培育的品系,按羽色划分,有17大品系;按基因划分的话,将原始基因纳入,则为18类基因;按遗传方式划分,则可以分为6类。下面就“头类牡丹”与“面类牡丹”以及由“头类”和“面类”杂交的“骡子”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国内尤其是台湾地区,饲养者一般习惯性把牡丹鹦鹉分为牡丹、小鹦两种类型,或直接以“头类”或“面类”来区分。这两种类型的明显差异在于,头类牡丹是由“费氏”和“面罩”品种演化及变异而来,比如由“费氏”原种产生的彩虹、花翅、普兰灰头、白玉、黄金丝、绿金丝、碧云天……。“面罩”原种产生的普兰黑头、墨水蓝黑头、紫蓝黑头、天空蓝黑头、墨黑头……。(面罩类除绿黑头与墨金玢,其余的,嘴壳在幼年时是浅黄色,至成年后会过渡成淡粉色)

头类牡丹部分附图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2)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3)


面类小鹦则是由“桃脸情侣鹦鹉”演化及变异而来,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通过不断变异和淘汰,目前已形成17个羽色品系,18种不同基因形成的品系,和6种不同的遗传方式,而通过这18种不同基因品系的不同羽色变化,再利用各种遗传方式和其它已形成的羽色品系进行繁育,现在的面类小鹦,已不能简单的用什么品系来说明,而是用羽色 复合叠加基因的方式,来称谓单只面类小鹦。比如国内比较常见的绿桃,黄桃、绿金顶、蓝银顶、紫罗兰、花桃等称谓,以及紫罗兰闪光、蓝松石闪光派特、绿松石澳桂闪光派特等,甚至于比较稀少的白小鹦、白闪、薰衣草(淡化紫罗兰白头美桂闪光)、伊莎贝尔(淡化紫罗兰白头澳桂闪光)等等……。

面类小鹦从羽色上来划分,共计有17个品系,分别为

1. 荷兰蓝(Dutch Blue)

2. 白面蓝(White Face Blue)

3. 海水绿(Seagreen)

4. 橙面(Orange-Face)

5. 淡棕(Fallow)

6. 美国黄(American Yellow)

7. 日本黄(Japanese Yellow)

8. 澳洲杂色Australian Receive Pied)

9. 美国肉桂(American Cinnamon)

10. 澳洲肉桂(Australia Chinnamon

11. 美国银(American Silver)

12. 橙面黄身(Lutino)

13. 草蛉绿 (Lacewing)

14. 美国紫罗兰(American Violet)

15. 丹麦紫罗兰(Danish Violet)

16. 翡翠系 (Jade)

17. 橄榄系 (olive)

按基因划分的18个品系分别是;

1;原始基因(Primitive)

2;黄化基因(Lutino)

3;深色基因(Dark)

4;淡绿基因(Aqua blue)parblue

5;浅蓝基因(Turquoise blue)parblue

6;橙面基因(Orange face)

7;紫罗兰基因(Violet)

8;闪光基因(Opaline)

9;美国肉桂基因(Cinnamon)

10;澳洲肉桂基因(Pallid)

11;淡化基因(Dilute)

12;边化基因(Marbled/Edged dilute)

13;显性派特基因(Dominant pied)

14;隐性派特基因(Recessive pied)

15;华乐基因(Bronze fallow)

16;浅色华乐基因(Pale fallow)

17;浅灰头基因(pale-headed)

18;长羽种基因(Lone feathering)

按遗传方式划分为6类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3;半显性/不完全显性(Autosomal Incomplete dominant)

4;性连遗传-隐性(sex-linked Recessive)

5; 多等位基因遗传(Multi alleles)

6;共(等)显性基因遗传(Co-dominant)

面类小鹦部分附图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4)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5)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6)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7)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8)


最后再对“骡子”的品系做个简单的简述:故名思义,牡丹类的(骡子),即桃面类牡丹与环眼类(头类)牡丹的杂交体,类似于哺乳类的“马”与“驴”或“虎”与“狮”的杂交体,牡丹鹦鹉中的“骡子”这一杂交体,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同属不同种的分类杂交体。

牡丹鹦鹉的杂交类“骡子”,会遗传来自父母亲本基因中的显性基因表现性状,且体型会比父母要大些,毛色会比父母代更显靓丽,但却因为染色体基因不对等的原因,并不具备繁殖能力。“骡子”在表现性状上,会有很多比较接近面类小鹦的体表特征,但略加甄别,还是会发现很明显的差别……

与面类小鹦比较:

1;具备白眼圈的特征,但不是很明显。

2;大部分嘴壳呈现淡红色,界于头面类嘴壳之间,但会侧向面类。

3:面部羽色有黑色素沉淀区域,俗称“黑脸颊”,此特征来自父母亲本,因为基因溶合(共显)而出现的表现性状。

4:“骡子”的嘴壳根部会呈现一种白色月牙状,遗传自亲本“头类”。

与头类牡丹比较:

1;眼部白眼圈比头类牡丹略窄,没头类那么明显。

2;整体羽色更接近于“面类”小鹦个体,很少会具有“头类”牡丹般的羽色特点。

3:单位个体的体型,比头类牡丹要大的多。

综上所述,“骡子”是一类界于“头类”牡丹和“面类”小鹦之间的一个奇怪类别,各具有头面类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完全像。至于现实当中如何区分,得要看个自的眼力和经验了。

骡子部分附图: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9)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0)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1)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2)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3)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4)

最后再来一张真正的骡子图片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5)

怎么区分牡丹鹦鹉品种(牡丹鹦鹉品种区分)(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