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教育、医疗,是困扰国人的三大难题,有人称之为三座大山,更有人把他们形象地比喻成榨汁机,绞肉机,粉碎机。住房是猛虎,教育是恶狼,大病等死见阎王,三座大山高又险,愚公现身也难搬,抱怨之后又哀叹,能过一天算一天。可能有些朋友认为我说少了,再加上彩礼,养老,可以说是连孙悟空也逃脱不了的五指山。房价高居不下,贷款越来越难,多少人望房兴叹;为了提高分数,课外培训恶补,孩子累,家长苦;小病感冒花几千,大病回到解放前,多少人最怕的就是进医院;这几座大山不知道压了多少人喘不过气来,以至于现在结婚结不起,生孩儿养不起,有病看不起,甚至没了都埋不起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痛定思痛,细想一下,明明是社会越来越好了,人们也越来越富了,可为什么压力却越来越大了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观念的问题,解决了房子,彩礼自然不是问题,解决了医疗,养老自然不是问题,而解决了教育,其他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所以说教育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没有找对解决的方法,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适应和解决问题,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心里想着买房,而手里却打着游戏,脑子里想着如何养生,而身体却干着轻生的事儿,眼睛里望子成龙,而嘴巴里却打击重重;买过的新书从来不看,办过的健身卡基本不练。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那这三座大山恐怕永远都挥之不去。改变外界,从改变自身开始,早在2000多年前,老祖宗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智慧,易经中的蒙卦,从根本上诠释了教育的实质,而解决了教育问题,人生旅途上的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蒙卦。
蒙卦,上面艮卦为山代表止,下卦坎卦为水代表险,蒙卦是上节讲的屯卦的覆卦,二者互为综卦,屯卦的六爻整个翻过来,就是蒙卦;《序卦传》中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所以蒙是易经第四卦,山下有险,迷茫难行,预示着生命到了这一阶段像是处在山水险难之间,就像被蒙上了双眼,迷茫找不到方向,身边险象环生而难以前行,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来启蒙,指点迷津;而蒙卦的另一种象则是山下出泉,润物无声,因此蒙卦中的蒙含有有蒙昧和启蒙的双重含义;
那什么叫启蒙呢?启蒙本是讲的教育小孩子,小孩子经过了始生之难的第一阶段,可谓前途无量,但此时处于蒙昧状态,启蒙教育是必经的第二阶段;然而人的一生好比一场马拉松,迷茫和困惑时常相伴,所以启蒙和教育也就无处不在;父母教育孩子或者老师教育学生,再或者说是领导教育下属等等,蒙卦就是专门讲这个问题的,我们先来看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童蒙就是蒙童,指尚处于蒙昧状态的儿童。匪,同非,渎是指亵渎,不尊敬,不重视的意思。
前半句卦辞是说教育方针,启蒙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是老师求着他学,而是这个孩子他来求老师,他要来向老师请教。有句俗语叫“医不叩门,师不顺路,”医生和老师是拯救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的,所以必须心怀敬意,那是要去请的;孔子也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教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而不能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所以说我们在教育当中就要注意这一点了,不要一味地去给学生灌输知识,更不能拔苗助长,而是要启发这个孩子,培养他对于学习的兴趣,点燃他自己想学习的这颗心,他有了主观能动性,这时候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而后半句卦辞是在说学习态度,当这个孩子主动来向老师求教时,第一次问问题,老师当然会非常耐心地给他讲解,但如果同样的问题反复问,一是没有认真听,缺乏对老师的敬意,二就是不能举一反三,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必须和思考相结合,这时候的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哪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人类,身体当中就有好奇、好学和冒险的基因,人类祖先的近亲,那些不好学又没有冒险精神的大星星还呆在非洲的森林里呢,所以说爱学爱问爱思考也是孩子的天性,争先恐后不服输也是孩子的天性,只不过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把孩子这些美好的天性扼杀了而已。如果说让小孩子主动学习很困难,那我们大人学习就更困难了,有的时候思维产生了定式,就算去向别人请教,实际上也不是抱着虔诚学习和求教的态度,而是抱着验证的心态,如果老师的观点和我的一致我就赞同,如果老师的观点和我的不一致,我就不赞同,并没有真正去推敲观点不一致的原因和背后的实质,试想一下,抱着这种态度去学习,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愧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善于启发,精于引导,并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可以说孔夫子是最懂蒙卦智慧的人,按照孔子说的方法去教育,消除蒙昧;能使一个人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亨通”的状态,《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形象地解释了利贞的含义,蒙以养正是这个卦词当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启蒙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正直的品行,这称得上是圣人的事业,所以人在迷茫的时候要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会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说在一些选择上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不要去想太多的东西,而是静下心来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当一个人专注自己内心修练的时候,前面的路就会变得清晰起来,而迷茫和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我们看蒙卦的六个爻,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简单解释一下字面意思,发蒙就是启发蒙昧的意思,刑人就是刑罚施加于人,说,通脱,意思是摆脱,桎梏,指木制的手拷脚镣等刑具,以往吝,是说由于以往的行为才造成悔吝;用现在的白话来说就是,通过启蒙教育,可以让人少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那些已经犯罪受刑想要摆脱牢狱之灾的犯人,都是因为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才造成今天悔恨和羞愧的困顿局面。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教育就是要树立好的榜样让人们效仿,以礼法来教化并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九二,包蒙,吉。纳福,吉;子克家。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包容蒙昧的状态,比较吉祥,结婚比较吉祥,会有一个很好的孩子继承家业;在蒙昧的时代下,九二虽然是阳爻居于柔位,但是它居于下卦之中央,是能够担当重任的,所以和他呼应的阴爻,比如初六,六三和六五,都可以依赖于九二,九二包容这些不当位的阴爻,就是包蒙,是吉祥的,同时阴爻和阳爻之间有了呼应,所以纳妇也是吉祥的,九二如此优秀,就像家里的长子一样可以继承家统,成就功业。
接下来我们看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金夫大概意思是指优秀的男子,不有躬的意思是不顾体面,全句大意是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因为他见到优秀的男人就不由自主地移情别恋,和这样的女子结婚没有好处。这句爻辞说六三用情不专,我们看蒙卦当中六三和上九是正应的关系,六三是阴爻,上九是阳爻,一阴一阳,相互呼应,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六三是女子,上九就是他的对象,本来是应该成为一对的,可是这个卦叫做蒙卦,六三阴爻居于阳位,处于蒙昧的状态,当刚中的九二出现在他的身边的时候,他就会被九二的美好所吸引,九二是一个优秀的男人,六三舍弃了和他相应上九,投入了优秀的九二的怀抱,这就是六三蒙昧的一种体现,当然整体的结果是不好的,就好像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女子,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对象,可是等到身边出现了一个有钱的人之后,就看自己的对象不顺眼,然后移情别恋,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这都是因为物质蒙蔽了双眼,让他们进入了蒙昧的状态,所以说这句爻辞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大家通过学习可以对应到实际生活当中一想就能明白,只有坚守正道,才能真正亨通。
下面我们进入上卦,六四,困蒙,吝。整体意思是说,陷于蒙昧无知的人,深深被愚昧所困扰,随着年龄增长,远离了接受教育的条件,因此处境艰难。在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一下,爻辞中说困蒙并不是说六四困于蒙昧的状态,六四是此卦中唯一的一个当位的爻,但是阴爻处于柔位,虽然不再蒙昧了,然而由于没有抓住年轻时的大好时光去学习,即使已经清醒,却仍然无法摆脱困顿的局面,另外我们看六四和它相邻的爻,六三六五都是阴爻,和他相应的初爻也是阴爻,这就代表六四孤立无助、所以更加的困顿,大家都很蒙昧,而且不和自己呼应,因此六四很难奋发有为,力挽狂澜做出一番事业,这里的吝,正是包含了一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和羞愧。我们再看六五,童蒙,吉。意思是说,像孩童一样接受启蒙教育,是吉祥的,此时的65是以阴爻居于君位,完全不当位,因为在年少时没有接受好的启蒙教育,所以能力和位置完全不匹配。但好在此时六五身居高位,有好的条件可以接受二次教育,如果调整好心态,从新开始,像天真无邪的孩童一样重新接受教育,必然是吉祥的。这也正应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那句俗语,特别是当今社会,即使年少时接受了好的教育,但知识会过时,技术也会落后,越是居于重要岗位,越要有空杯的心态,以良好的德行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才会吉祥如意。蒙卦的最后也就是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击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击打,为寇是说直接对立,恶意惩罚,御寇是说惩罚时要辅以防御措施;上九爻辞的总体意思是说惩罚式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在情绪对立的时候,如果做好防御就是比较有利的。
这里面需要讨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该不该打孩子。第二就是什么才是有效的惩罚式教育。我们刚讲过,初六和六四两个爻辞共同说明了,启蒙教育要趁早是比较有利的,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期以及习惯养成期,赋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小的时候娇生惯养,等长大了再想改变,再想进步就很难了。所以说在青少年时代的教育非常重要。那么究竟该不该打孩子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运用易经的思维来看问题,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因材施教4个字,不同的人遇到同一个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鲁莽的人孔子会劝他谨慎,犹豫的人孔子会劝他行动。
同样道理,对于懦弱胆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赞美和鼓励,而对于骄傲自满的孩子,就需要适当地批评和打击,而对于个别调皮顽劣的孩子,施以惩罚式教育或者说打几下也是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这个度。在古代,讲究家规家法,但这不是目的,家规家法的目的是树立好的家风,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资讯畅通,很多家规家法可能仅仅变成了日常行为规范,因此类似打孩子的这种惩罚式教育也变得更加微妙,因为一旦操之过急,惩罚过度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变成问题少年。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真正的教育者永远相信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果教育者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那就悲剧了。
很多时候、即便这个孩子犯了错,我们依然可以用好的方式引导他。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我是在文科班,在一节物理课时,一个同学在睡觉,物理老师很生气,罚他站到前面,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听课,我这个同学说自己是文科生,觉得理科不重要,有些困了,想养好精力,用在其他课程。大家猜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是伤害了物理老师的自尊,被触怒了的物理老师看一下课程表,下一节是数学课,再下一节是英语课,当众宣布,你们认为物理不重要,那数学和英语重要是吧?我就罚你停课两节,到我办公室写检讨,看到底谁重要!我这个同学不服气,正好数学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他找班主任反映,想上完这两节课再去写检讨,可由于物理老师不同意,数学老师也选择了沉默,最后我的这个同学也是情商太低,认为老师是恶意惩罚,愤然退学了,连高考都没有参加;
作为对比,这里我再分享一个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故事:他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个小孩打架,他说你去我办公室。小孩先去的,陶行知后来的,一坐下陶行知就打开抽屉拿出一块糖,说,这块糖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儿,比我来得还早,说明你尊重我;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再打架了,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解了你打架是为了帮别人出气,仗义。这孩子就慌了,说您打我得了,我是错了。第四块糖,知错就改,你可以走了。这两个故事说明: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去塑造好的灵魂、好的孩子;而惩罚则大多是恶意的,是体现自己权力的一种手段,不能做为正确的和主流的教育方法。即使有时候是必要的惩罚,作为教育者,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关爱,把握好尺度,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是如此,社会上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房价经过国家严厉的调控,上涨已经有所遏制,并且价格有显著回调。医院里面多余的检查,现在比以前少多了,药价也连续几次下调,并且报销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另外,国家持续加大对养老问题的投入和补贴,免除了很多老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就在今年国家开始对天价彩礼以及课外辅导班进行法制上的干预,未来很可能还会对二胎三胎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所以说社会在一步一步慢慢地变好,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新的变化和需求,正所谓蒙以养正,想要亨通,先要利贞,以不变之浩然正气,应万变之人生无常。我相信,只要掌握了蒙卦的智慧,不管是三座大山,还是那五指山,都不可能阻挡我们追求幸福的步伐。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