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二王”,一个称书圣,一个称亚圣,并且是亲爷俩,但评价他们父子书法谁写得好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历史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大王写得好,结字严谨,有法度。也有人认为小王写得好,笔法多变,开合有度,气息貫通。但王献之总是吃亏吃在父子上,因为他的书法是爹教出来的,总是低一个层次,儿子超过爹,好像有点大不敬!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比拼)(1)

小王年轻时就很自负,口出狂言,傲气十足,不甘居父之下。《书谱》中有这样记载:

[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

安即谢安,王、谢两家同属晋代权重豪门,谢安曾官居要职,年龄比王羲之小十几岁,但与王羲之是莫逆之交,也擅书法。有一次他问王献之:“你的书法与你父亲比,你认为谁写得好?”王献之回答:“我的好,我当然能胜过他。”谢安说:“但众人不这样认为。”王献之说:“那些人懂什么?”在当时谢安也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故意调侃小王。而王献之霸气回应,除了年少轻狂之外,小王也确实有实力,并对书法审美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规规矩矩学父亲只能步其后尘,只有创新才能超过父亲。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比拼)(2)

二王代表着魏晋书风,是中国书法的巅峰,但就王羲之父子二人的书法谁写得好这个问题却不好评判。首先,推动我国书法发展和进步,应该是大王的贡献比小王大。王羲之是中国书法集大成者,这一点无人能替代,所以被尊为“书圣”。其次,在创造“魏晋笔法”方面,大王的贡献也比小王大,王羲之是以晋代名师引路,涉猎汉魏名家,把张芝、钟繇等先贤的草法和楷法继承和发展,不仅创造出完美楷书,同时也创造出天下第一行书和今草。因为王献之差一个辈分,他是他爹的教出来的,所以在魏晋的书法地位,他永远不会超过王羲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比拼)(3)

既然王献之能并称“二王”,王献之也不是等闲之辈,还真有超过其父的地方,那就是书法的结体、章法和格调。尤其是格调,王献之确实比王羲之更胜一筹。王羲之的书法如果初次接触,都会佩服的五体投地,无论结字、用笔、章法都有规有矩,尽善尽美,但学习时间长了,就感觉过于庄严肃穆,越学越拘谨。然而王献之就是故意摆脱父亲的阴影,在开张、收放、疏密方面进一步探索,结体和章法更自由奔放,书法格调明显高于王羲之。如楷书代表作《洛神赋》就比王羲之的楷书好,《草书九帖》也比《十七帖》恣肆开张,格调也胜一筹。《二十九帖》和《地黄汤帖》只是篇幅不足,但结字真超过天下第一的《兰亭序》。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比拼)(4)

宋代米芾提出学书要“书入晋人格”,但入晋人格是要讲究方法的。王羲之的字作为入门学习比较好,容易上手,但想进一步提高,必须走王献之路径,才能提升格调。唐以后的书法大家,无论楷书、行书和草书,乃至狂草,受王献之的影响非常大,从《中秋帖》可以看出,王献之能字字牵连,写一笔书,这是非常大胆和了不起的。因此,后世能出现张旭、怀素狂草大家可以肯定地说,都是取法王献之的笔法。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比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