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到底有没有捷径?很多书法初学者都想问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

这事有点像你去学手艺,你和师傅初次见面,就问师傅,有没有诀窍?如果你是师傅,你会怎么回答?

肯定会说,没有啊!用现在的话说,感情还没到那份儿上,没人会把真手艺教给你。书法是艺术,说到底也是一门手艺。王羲之的书法只传家族,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书法有捷径,也不会告诉你。

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比较(王羲之对外称书法没有捷径)(1)

捷径人人都想去走

王羲之学书法确实很刻苦,染黑了门前的大池塘。这都是表象,如果没有方法,你就是染黑了两个大池塘也是白搭。

王羲之教王献之书法时,交给王献之一本书《笔势论十二章》。并一再嘱咐王献之“缄之秘之”,不要给别人看。

教给王献之的方法是学书法要“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这个学书法的捷径。王羲之让王献之苦练篆文,这样学书法省劲,还容易成功。

王羲之那个年代已经有真书了,也就是楷书。为什么王羲之坚持让王献之苦练篆书而不是楷书呢?

要不说学书法需要找一个好老师,找到一个好老师,你就不会走弯路,这本身就是一个捷径。

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比较(王羲之对外称书法没有捷径)(2)

为什么王羲之坚持让王献之苦练篆书而不是楷书呢?

北宋书法家黄伯思这样评论王羲之几个儿子的书法,“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王献之从王羲之那学到了什么了吧。只有王献之从王羲之那学到了书法的“源”。隶书、真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都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篆书才是书法的“源”。

这个“源”当然包括了字体之源,还包括了笔法之源。学会了书法之源,这为王献之后来书法改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羲之其他几个儿子在书法创新方面就不行,你说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方法是不是捷径?

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比较(王羲之对外称书法没有捷径)(3)

现代人把捷径给曲解了,变成偷奸耍滑的代名词。

省力不是偷奸耍滑,而是为了提高效率。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效率。学书法也是一样。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捷径,不是让王献之偷奸耍滑,而是给他指明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进步更快。

这一点和他的兄弟比,确实如此。可见王羲之教给他的方法确实是捷径。

结束语:

此捷径非彼捷径,捷径不是省力。王献之练书法用完十八口大缸水,就已经说明王献之有多努力了。

所以不要排斥捷径,打个砍树的比方,有一把快斧子和一把钝斧子,你为了证明自己不走捷径,会去选钝斧子砍树?

你应该排斥的是,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的这种侥幸心理。

原创作者:墨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