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句是什么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句是什么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论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句是什么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句的诞生

  子曰:“知之1者不如好之2者,好之者不如乐之3者。”

  ——雍也·十八

  完全读懂名句

  1.知之:指了解。2.好之:内心喜爱,而未能有所得。这是由知而行的开始。3.乐之:深深喜爱并且乐在其中,把“应该”去做的转化成“自然”去做。

  孔子说:“了解一种学问或道理的人,比不上进一步喜爱这个道理的人;而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又比不上更进一步乐在其中的人。”

  名句的故事

  孔子在此章将学习的层次,分为知之、好之、乐之等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并认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宋朝儒者张敬夫有个妙喻,他将学习比拟为饮食,知之者知道五谷可以充饥,好之者是吃了五谷之后喜欢那味道,乐之者是喜欢吃它而且常常吃到饱足满意。知之者不一定好之,好之者又不一定能乐之。而未达到乐之境界的好之者,就是喜好的程度还不够。

  孔子一生在政治上不得志,他最大的乐趣在于学习与教学。他除了在此章讨论读书之乐外,在《学而·一》讲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述而·十八》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以及《述而·十五》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见孔子对学习的热爱。

  孔子不但自己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还能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颜渊在《子罕·十》便见证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在对于孔子学问道德博大精深的赞叹中,颜渊也传达了一项讯息:学习是美不胜收、收获无穷的,也因此他“欲罢不能”啊!

  历久弥新说名句

  孔子此章的说法接近“寓教于乐”的教学法,西谚中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美国当代知名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布鲁纳(Jerome S.Bruner)就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孔子此章也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香港明河社重新出版全套港版金庸小说时,金庸题字的书签便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武侠小说作家也深知其书迷抱持着好之乐之,而非仅知之的态度阅读他的作品。

  1922年,梁启超曾以“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为题进行演讲,可说是《论语》此章的最佳诠释。梁启超告诉听众:“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梁启超演讲中最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便是从“失败中感到趣味”,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超越失败,虽败但犹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