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东航空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在这急坠的过程中,机组人员经历了什么?我想,驾驶员一定在最后时刻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1)

我泪目了,我想,在那一时刻,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绝望的,但仍然不放弃,因为,机组人员不仅仅要挽救自己的生命,更要挽救全机人的生命!

网上流传有一句话,说民航工作人员的最后一课是:如果遇到不可逆转的空难,尽量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人数,然后,坦然赴死。

这样的描述收获了大量网友的感动,但是,民航的一位机长对此进行了辟谣。他说“坦然赴死”不是一个正常人的逻辑,他们民航人有三个敬畏,分别是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努力求生、保障安全是机组人员的责任。安全是民航人的生命线,每一个民航人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培训和考试。在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时,机组人员要在确保乘客安全撤离之后,才能离开飞机,而通常机长更是最后离开的一个,但这并不意味着坦然赴死。面临灾难,死亡是在所有努力都尝试之后,不得已的结果。努力求生、保障安全才是机组人员的责任,面对死亡没人能够坦然。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2)

可是,作为机组人员,在生死时刻,他们的职业道德告诉他们,必须得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特别是机长,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指挥自己的机组保护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沉着冷静地组织乘客撤离。将乘客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是航空业约定俗成而不容妥协的铁律,是规则与传统,更关乎他们的责任和荣誉!

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VD8387航班,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机都机场降落时突然失控,左侧机翼断开,飞机断成两截,大火很快烧了起来,并发生连续数次的小型爆炸。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3)

身负重伤无法移动的副机长朱建洲,向打开舱门准备离开的机长齐全军求救:“机长救救我,我孩子刚出生,我不想死……”(空难当天,正是副机长朱建洲女儿的“百岁”之日),齐全军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不顾朱建洲的死活,直接从活动窗跳了下去,躲到了安全的地方。而还在机舱内指挥乘客离开的其他3名机组人员和39名乘客随着爆炸声在大火中丧生,另有两名逃生乘客因吸入过量浓烟,送医后死亡。

乘务员周宾浩和乘务长卢璐是夫妻,在空难发生时,他们两个都在飞机的裂口上,他们没有受伤,是可以自己跳舱逃生的,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毅然选择了留在断裂的机舱内,尽最大努力解救被困乘客。卢璐在浓烟中维持秩序,大声指挥人员撤离,周宾浩奋力打开后座舱门,帮助了至少20人从后门撤离。安全员廉世坚也一直在试图打开变形的舱门与应急出口,没有成功后,就组织乘客从机腹的裂口中撤离。

这场事故共造成44人遇难,52人受伤。其中,机上一共五名机组人员,机长齐全军、廉世坚幸存,副驾驶朱建洲、乘务长卢璐、乘务员周宾浩三人殉职。那一天,是卢璐30岁的生日,是卢璐与周宾浩结婚后第198天。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4)

这起事故属于可控飞行撞地,是由飞行员的失误造成的。后来,机长齐全军因违规操作、弃机逃亡,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因“重大飞行事故罪”被判刑的人。令人鄙夷的是,齐全军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提起了上诉,但最终还是维持原判。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5)

如果说面对灾难逃生是本能的话,那么在面对自己的失误造成飞机的重大伤亡事故,齐全军不但没有愧疚,反而极力推脱责任,那就是他的本质问题,他受到了世人的唾弃和轻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齐全军这样的人虽然还活在世上,但是他的灵魂已灭,他活着如同死去,不,是生不如死,卢璐、周宾浩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们当时不害怕吗?不,害怕是人的本能,但是,民航人的职责告诉他们,他们不能抛弃乘客自己逃生。

像这样的机组人员在危难时刻不顾自己先救别人的事迹不是个例,在其他一些空难中也能看到。

2015年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一架班从松山机场起飞不久,坠入基隆河,造成42人死亡,15人受伤,空姐黄敬雅成为唯一生存的机组人员。当时她肺部挫伤、肋骨骨折、肾脏也有撕裂伤,伤势相当严重,尽管痛到无法站立,但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际,她还是多次把生的机会让别的乘客,一直坚持等到最后才坐救生艇上岸送医。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6)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由重庆机场起飞,目的地西藏拉萨。在进入成都区域后,突然,“砰”的一声,驾驶舱右风挡玻璃出现放射状裂纹,机长刘传健马上申请备降,话音刚落,又传来“砰”的一声,前风挡玻璃整块爆裂脱落。驾驶舱内顿时发生爆炸减压,副驾驶徐瑞辰还没反应过来,他的半个身子就被吸出了舷窗外,情况万分危急。生死时刻,刘传健已经感觉不到寒冷,听不见风声,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平安飞回去,把乘客安全带回去。他努力稳住双手,用高超的操作技能成功将飞机紧急备降至成都,挽救了全机128条生命,创造了一个航空史上的奇迹。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7)

驾驶舱内是这种情况,那么机舱内呢?氧气罩已经掉落下来,行李、物品到处乱飞,食物、饮料洒落一地,有的乘务员当场飞了起来,更别提飞机剧烈颠簸导致的呕吐和不适。乘客们吓坏了,每个乘客的内心极度害怕和恐惧,以为自己已经接近死亡,一时间,哭泣声、惊恐声充斥了整个机舱。事后,有乘客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依然不敢相信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活生生地从飞机上走下来。

就是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机组广播一遍遍地重复着:“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处理好。”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8)

飞机遇到空难时,机组人员也是人,机组人员一样会害怕,特别是那些年轻的空姐,她们其实也是父母的宝宝,她们也是第一次经历空难,可是在飞机上,他们却要控制自己心头的恐惧,去安慰乘客。

在根据这起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里,我看到飞机发生空难时,机舱内乘客惊慌一片,此时柔弱的空乘姑娘们瞬间爆发出了强大的气场,以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为代表的这些姑娘们一边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一边大喊,提醒乘客保持安静,坐到座位上,并做到打开窗户遮阳板,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等一系列程序,还会提示帮助使用氧气面罩,帮乘客们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做完了自救措施。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9)

这些困难时刻对乘客的指导操作,不是一时的灵光一现,而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他们此时的镇定能够极大地安抚陷入死亡恐惧的乘客,从而给了绝望中的所有人最后的希望。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10)

在那种生死攸关之际,还能如此淡定的人,天底下能有几人?这就是空姐的素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告诉他们,危机时刻他们就是乘客的定心丸。

我看到有网友说,他能够想象到,在空难来临之时,乘务员一定在最后一秒还在喊:“低头,全身紧迫用力”,她比所有的乘客都知道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却还要大场叫喊,一点也不能分神,甚至都没有时间写下遗书,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8.24空难对机长的处理建议 机组人员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11)

我觉得这个网友说的一定是对的,他们比乘客更清楚死亡的到来,他们却在最后一刻尽自己所能给乘客带来帮助。英雄不光是在战争年代出现,和平年代的每个普通人迸发出来的生命之光才是更伟大更美好的存在,这一时刻,所有的机组人员都是伟大的英雄!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肉体的生简单,精神的生却是永恒的,生命不仅仅要加长长度,更要加深厚度,面对生死时,用自己的努力去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