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D 系列中,音质最好的是iPodClassic ( 一般论坛中称作IPC); 其次是iPodtouch和iPhone,iPad(这三个基本在伯仲之间,只有第一代的iPad在一定的版本前数据口Line Out由于推力较大有一定优势);至于Nano和Shuffle的音质,由于体积和供电等限制,确实声音较为一般。

下面只谈iPod Classic ("IPC")

作为一个数字随身播放器而言,IPC在音质和体质之间取得了比较好的平衡。IPC优势在于数据的存储和转换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最简单了例子是知名Hifi厂商MBL提供iPod的磨改作为数字音源播放器搭配其20w左右的系统)但是下面四个方面限制其实际播放的听感。

1. Phone Out 口(PO)

这个包括音量控制等模拟信号的处理(近似于台机系统里的前级) 特别和“国砖”的代表HM801/901的旋钮式音量控制相比,当然iPod时尚的外表和体积没有办法使用高精度的旋钮式的音量控制等。

2. 推力有限

这个上面很多答友已经提及,主要是续航和体积的妥协。

3. 耳塞(earpod“小白”是硬伤)

尽管很多人把小白吹成神器,但是实际上小白只能说是“附赠品”中的良心之作而已。本身的素质离“素质”的距离还非常遥远。

关键词:扬长避短

1. 利用数据口绕开其内部解码(IPC仅进行数字的存储和输出,解码和耳放都在外部)

如果你是随身携带,愿意牺牲一部分便携性为代价,愿意增加少许的体积和重量许多知名的厂商包括竞争对手Sony 等都推出了这样的随身解码-耳放一体机,如Sony 的PHA-1、PHA-2系列(价格2-3k);

如果你是家用, 可以选择使用安桥、Cambridge等品牌提供的Ipod 通用接口的Dock(价格500-2k),(包括我前面说到的需要返厂进行磨改的MBL 价格USD $2k左右), 然后利用光纤或同轴SPDIF将纯数字信号输出到更高级的解码器进行解码。此时IPC的表现能达到甚至超过3k左右入门级台机CD播放器的表现。

2. 绕开其Phone Out(PO),而使用数据口进行Line Out(LO)

有兴趣可以自行查询随身耳放,大多数的随身耳放只需要接一根iPod数字接口的数据线就可以利用IPC的数字接口,从而同时解决了PO和推力的问题。

这 里我推荐的性价比比较高的铁三角audio technica所推出的PHA-31i,随身小耳放,体积超小,直接利用LO口供电(因此IPC的续航会下降1/3左右),声音(包括推力) 有明显的提升,因此所能适应的耳塞、耳机也大幅增加,而价格仅区区RMB 500元左右,属于性价比很好的选择了。(本人在用)

3. 更换更高级的耳塞、耳机

这属于指标而不治本的做法,但是最为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PC的本身推力有限,因此大多数高端耳塞、耳机都不会有好的表现。(你要是拿IPC直推森海旗舰HD800然后说不好听那纯属捣乱)

IPC的这点推力(同样适用于大多数非国砖的随身播放器)只能推推塞子,大多数耳机是没有指望了。即使是塞子,IPC大多数多单元的动铁旗舰也无法充分发挥实力,需要选择好推且能弥补一部分IPC直白声音的塞子。

ipodclassic支持触屏吗(怀旧谈谈iPodClassic)(1)

我推荐>>

1. 歌德GR10 耳塞, IPC直推人声之王,全新2k出头;

2. 铁三角CK100, 估计已经停产,较难买到全新,二手价格1k6左右。

3. 铁三角ESW9/10/11.这是我认为的铁三角是唯一能够进行直推的耳机系列吧。ESW9全新价格1k5左右,至于ESW10和ESW11由于都属于使用了特殊木材和工艺的“限量版”,因此市场已经没有全新,二手价格在3k-5k之间.

我不推荐:

任何大耳机,包括所有的高阻耳机,包括低阻的AKG 全系列,低阻的歌德全系列天龙D7000等;

注:推荐与不推荐仅限于IPC PO直推的前提下,不代表其本身质量好坏。

From:烧耳机,耳机发烧友必备微信

likeHiFi(长按复制,在微信中搜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