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朗的天气里,呼吸着清甜的空气,看绿树环绕,听树叶摇曳时的“沙沙”声,伸手触摸石柱,赏山水美景……这些,都不是梦境,这里就是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1)

▲桃源洞 肖守周摄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1994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总占地面积为30.23平方公里,分为桃源洞、鳞隐石林两个分区,是特有的融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2)

▲桃源洞 陈秀妹摄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3)

桃源洞名字的由来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4)

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5)

▲栟榈山走马岩 肖守周摄

栟榈山风景名胜始于何时,没有记载,最早有寺庙的是葛里。据《方志记述》载:唐代即有头陀僧结草访庐居于此,现还保存有头陀墓。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建有栟榈寺,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永安知县郭仁又建栟榈书院以纪念邓肃。明末贡川进士罗明祖作《栟榈山记》,称修竹湾、桃源洞、百丈岩都在栟榈山内,这足以说明葛里片是栟榈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而栟榈山作为风景名胜,按历史记载,则是李纲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来游后称栟榈山为“小武夷”开始。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安砂人陈源湛在官场失意后,来栟榈山游览时,为秀丽景色所陶醉,遂捐建亭台楼阁,命名为桃源洞。

这是对陶渊明直写胸中想象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大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桃源应为刘庆《幽晨录》所记:刘晨、阮肇入天合山遇仙女故事,宋李清照写的“念武陵人远,烟消秦楼”,把桃花源和爱情联系起来;《北词广正谱》载《醉扶归》“有缘千里能相会,刘晨曾入武陵溪”等说,更引人入胜。

时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览栟榈潭、桃源洞后,才名噪于世。据《延平府志》、《福建通志》、闽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历史地理书《读史方舆纪要》等记载,均把栟榈山风景名胜,与武夷山、鼓山并列齐名。这足以说明了桃源洞在当时已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了。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6)

丹霞奇景“一线天”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7)

桃源洞是闽西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包括桃源洞、葛里、修竹湾、百丈岩、栟榈潭五大景片组成,景区风光以雄、奇、险、秀、幽、奥为特征,景点紧凑,连贯,空间幽奥属静闭式的山水自然美。正如魏源所述:人与山水形态之间的感应关系,是“好奇好险信幽癖,此中况趣谁知之,不深不幽不奥旷,苦极斯乐险斯夷”。这五个景片各具不同特点,这样游山才能达到“一游胜读十年书”的收获。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8)

▲桃源洞一线天 陈秀妹摄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9)

▲人间奇景 一线天 朱庆福摄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其作品《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而这样的奇人,曾分别于公元1628年、1630年两次游历永安。其中1630年,碧水丹崖的桃源洞因景之盛,引徐霞客泛舟登高,惊叹桃源洞景点“一线天”“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此景点亦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我国“最狭长的一线天” (它上宽下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阶梯)。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10)

“迷宫”石林好风景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11)

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境内,属于西南低山丘陵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真实的人间桃园(遇见人间桃源)(12)

▲鳞隐石林千年等一吻 肖守周摄

鳞隐石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9年),由“性好山水”的大湖太学士赖翘千、赖允升两兄弟开发,历时六年,建有亭、台、楼、阁和鳞隐书院,取“天故隐其迹”之意,又因石芽表面呈鱼鳞片状,故名为“鳞隐”。

1984年,永安市决定开发开发石林景区,以发展旅游业。1985年初永安建委组织力量协助大湖乡政府,披荆斩棘,修通道路、铺设块石,并复建“见山亭”供游人憩息。1986年复建“飞虹”石拱桥,同时于鳞隐石林进口处接待室、小卖部平房一座。1990年在原址重建鳞隐书院,1991年冬于石林外景前僻停车场,鳞隐石林始初具规模。

鳞隐石林景观在《延平府志》载曰“大湖有山,峭壁峻增,峰峦耸秀……”,《松阳赖氏家谱》里记述“武夷分别派,探奇另一天;断峰疑斧劈,曲径似螺旋;洞口云千叠,岩头屋数椽;此间多胜概,莫与外人传。”

1984年,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包浩生对鳞隐石林进行考察,他认为鳞隐石林的规模仅次于云南的石林,但是它的地上石林、地下溶洞、矿泉水丰富、植被良好等特点,又比云南的石林略胜一筹。

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似天然雕琢的盆景,千姿百态,幽雅别致,宛如迷宫,令游人心醉神驰,拥有的岩溶山景峰林(地上石林)、洞景和水景,是“中国四大石林”之一,属“华东独有,全国第二”,被赞誉为“东南奇秀”,是一座“天然的动物园”。主要景点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镜、接笋峰、猴子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接吻石、鳞隐书院等50余处。

来源:永安市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资料整理:魏文杰 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