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鸟到大鹏

——汉商集团发展壮大之路

题记:汉商的前身是1958年建店的汉阳百货商场,从一家区属小型商业企业起步,20世纪80年代借款600万元建设汉商大楼轰动武汉三镇,打响品牌。继而走出汉阳、走出武汉,不断扩大版图。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汉商勇于创新、勇于改革,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并以稳健务实的经营作风,以人为本的家文化特色,成为雄踞一方的本市商业四强之一。

历史链接:

武汉市汉商集团

汉商集团是在汉阳商场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汉阳商场始建于1958年,原是一个偏居武汉三镇一隅的3层楼小型百货商场,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与改革开放初相比,汉商集团营业面积由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由原来的500多万元扩大到现在的16亿元。最高峰时期年销售增长了52倍,年利润增长了38 倍,年利税增长了16 倍。在1998年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中排名第13位,先后荣获全国商业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汉商集团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实现了“三级跳和一跃”的发展:从小型百货店发展为大型商业集团为一级跳;股票上市为二级跳;兼并武汉商贸城,实现跨江战略为三级跳;控股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从零售向会展业跨越为一跃。

1986年贷款680万元,将一栋3层老楼改造成12层大楼,使营业面积增加到6000 平方米。

1987年将汉阳砂轮厂兼并改建为1万平方米的仓库,建成当时武汉最大的商业物流中心。

1990年,在武汉经济开发区附近征地56亩,建成一座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21世纪购物中心暨武汉家具城。

1996 年,汉商集团成功兼并了有职工1700多人、累计负债 8000 余万元的原武汉商贸城,投资6000万元高速建成有营业面积 2.8 万平方米、高档次、现代化的汉商汉口商场,完成了当时武汉商界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

1996年11月,汉商集团成为武汉市首家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商业集团,由于盘小绩优,其价位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深沪商业版块首位。

1997年,汉商集团在咸宁温泉地区购地45.6亩,投资2400万元修建了一座集住宿、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酒店“咸宁温泉山庄”。

1998年,汉商集团在武汉市率先提出的“销品茂”概念购物中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囊括了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开设了快餐店、电信城、游乐城、美容院、金号、书店、药房、照相、银行等多功能服务项目,效益逐年增长,被评为武汉市明星企业【1】。

创新与管理伴随起步之初

汉商集团董事长张宪华【2】说:

汉商是改革的产物,没有改革就没有汉商,汉商能够成长到今天就在于跟上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潮流、大背景。1982年我就开始担任汉商的总经理,那时候没有董事长,总经理就是董事长,一直到今天我还在任,做了36年一把手。改革开放40周年,可以说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现在还在这个岗位上,从这点来说武汉我肯定是唯一,湖北也是唯一,可能我孤陋寡闻啊,恐怕应该说是全国的唯一了。

汉商生长在一个最贫瘠的土壤当中——汉阳,汉阳在武汉比不过汉口、比不过武昌,就是我那十兄弟(当时十家商业企业),个个的背景条件比我好,我是区政府领导的企业,别人很多不是区政府领导。汉商遇到了武汉市所有企业都没有遇到过的激烈的竞争、残酷的竞争,一共有四轮,我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轮竞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兄弟企业之间的竞争,市里有三家,区里有十家,大家都在努力发展。区里当时像是武昌、硚口的几家,更不说江汉区、江岸区的几家都是很强的,那汉商哪能比?我们当时排老九,刚刚比洪山稍微好一点。就在第一轮竞争当中,我们十兄弟淘汰了九个,仅仅剩我们一家。【3】

张燕萍【4】回忆说:

我是1986年进入汉商,今年50岁,一直在汉商工作至今。真是亲历了汉商30多年全过程的变化。我们家是大桥局的,住在汉商跟前,小时候看到的汉商就是一个三层楼的房子,然后我进商场的时候,就赶上了1986年12 层楼的改造,当时那个改造是很轰动的。我进入不久汉商又开始兼并砂轮厂,砂轮厂就有一批工人到我们公司来了。

当年的汉商到底是凭什么方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呢?张宪华说道:

汉商最早属于市百货公司管,1985年放到区里来。当时我们想做12层楼改造,那个时候没有所得税,除了交营业税、流转税以外,就是利润。商业局给我们的留存是5.9%,就是 94.1% 都要交上去。当时市里的友谊公司很强大,现在那个公司已经没有了,友谊公司通过市商业局就想把汉商拿下来。那个时候领导说不能给他,这是我们汉阳自己的商场、就搁下来了。就决定自己建楼改造,自己搞呢又没有钱。当时汉商的老财会股长就建议可以找银行去借钱来发展,所以最早就找了建设银行,同时又找到计委批手续、批计划。

当时区委书记是吴春庭,思想很解放。他到汉商来转,我就试探性地问自己搞这个楼行不行?当时麻总把图都画出来了,我们麻总画的这个图很漂亮,吴书记说行啊,你们自己搞行。既然区领导批了,马上就贷了 600 多万元,当时就把 12 层楼做起来了,就喊出了“汉阳百货商场,服务三镇一方”的口号。那个时候600万元投资就可以撬动整个武汉市,令三镇瞩目。

当年汉商在经营上面开了全国先河的还有摇奖销售。购物有奖,奖金最高的奖一台缝纫机,最小的奖一条毛巾、一个脸盆。那个时候年轻,敢搞,我们糊里糊涂把广告就打出去了,这个时候商业局就介入了,说还不能随便搞,没有见过的事情要研究。我们说那赶快研究,这已经武汉三镇都知道了,怎么办呢?我是守着商业局在那里开会,在门口守着。当时他们有人就说买东西哪能够有奖呢?有奖是不是就是赌博?那时《长江日报》很喜欢宣传我们,姚荪当时是管市场部的主任,他本身思想很解放,就说赌博是有赢有输,人家这只有赢没有输,怎么能够叫赌博?后来就是这句话成了我们重要的理论依据,商业局开了一下午的会讨论,最后说你们可以试,后来就在武汉三镇一炮打响。

汉商的规范管理得到行业充分认可,张宪华介绍道:

有奖销售以后就是规范管理。整个商业改革了以后,全国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就是搞全面质量管理,把工业的全面管理嫁接到商业里面来。我们就说能不能有我们商业的特点?因为工业它的流水线是硬衔接,比如一条流水线,产品做出来到这里,那个螺丝没有装上去,下一个环节拧都没有地方拧,它是硬衔接。我们商业流通是一个软衔接,你进货进差了一点,价钱高一点,卖的时候无非是加点价、减点价、削点价,也把它卖出去了。这个衔接如果你管理得不好,就会跑冒滴漏很多。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叫规范管理,就是把每一个衔接用一些规定和规范进行定量的管理。比如说像部队里面叠被子,这个被子叠拢来就是五个动作,第六个动作就是多余的,就是把软衔接变成硬衔接。当时关于规范管理我们就搞了一本书,第二年(1993年)我们就获得了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当时武汉只有两家,商业是汉商一家,工业是武钢一家,“工业学武钢,商业学汉商”就是这样来的。后来全国3000 多个单位到汉商来学习,商业部在现场开交流大会。这为汉商打下了扎扎实实的企业管理的基础。

改革体制机制多元化发展

历史链接:

汉商集团的前身为武汉市百货公司下属非独立核算的中小型百货门市部,1985年由于武汉市商业批发体制改革,被下放为汉阳区属百货商场。1990年由武汉市汉阳百货商场和交通银行武汉分行共同出资,改制设立武汉市汉阳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2年实行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武汉市汉阳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规范股份制运作,将国有土地评估折股,并报经国家体改委批准,确认为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企业、1996年报经国家证监会批准,公司流通股 1280 万股,于该年11 月 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武汉市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

魏泽清【8】说:

张宪华董事长接手汉商以后就通过大胆创新开拓,把汉商推上了一个发展的快车道,这个阶段汉商应该说是非常火。火到什么程度?那时全国的商业都到汉商来学习,学习它的创新、管理、机制、文化,包括很多国家级专家,像费孝通都到汉商来调研,挖掘汉商的成功经验。那时从武汉三镇来汉商的顾客就像现在电商高峰时那么火,顾客、各界对汉商高度认同。到 1998 年,汉商已经突破了很多的创新,产生了很多第一:第一家实施连锁经营,第一家引进外资麦当劳,第一家引进超市家乐福,第一家商业企业在沪市上市,第一家实行多元化经营,同时,我们从零售向旅游业及其他的业态多元化拓展【9】。

张宪华说:

那时人家老把我们跟那三家(武商、中南、中百)比,其实我们不是一个量级,就像打拳击一样,人家是重量级,我是轻量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迎来了第二轮竞争。

第二轮竞争要说是汉商挑起来的,从汉商引进家乐福开始,揭开了世界商业大鳄进入武汉的步伐。家乐福的引进,当时他们都叫“狼来了”,我们自己就说是与狼共舞。然后沃尔玛、麦德龙、新世界、大洋,包括现在的永旺,全世界零售业的大亨都来了,还不说国内的王府井、广北之类,都是国内国外一流的佼佼者。这么大一群资本大鳄都进来,我们能够活下来,能够在他们发展的时候我们也能发展。

第三轮竞争就是地产商入局商业。地产商不是做商业的,但是做房子要连带做商业,他们有钱啊,一开始就是十万方、二十万方上马。这个里面以万达为代表, “我们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是城市中心”,这是万达上了中央台广告的。千亿级大老板,他们条件比我们好吧?资本比我们强吧?现在别的我们都做不赢他 们,但是在商业本身他们做过了我们吗?他们什么都做得好,就是做不好商业。

第四轮竞争是电商,现在还在竞争中。前两年电商一来实体店全部关门,大家跟着炒作,电子商务一来你们都完了!然后到现在,电商也开始往实体店靠拢了,不管它怎么吹,也要往这边靠拢了,这样才走得下去。但是我们汉商的竞争力依然强劲,人家都在关店,今年我们的税收到目前是增长了将近 40%。

张燕萍说:

当年,领导到美国去考察,看到美国当时那个 mall 的概念。那个时候是在一个越南华侨开的 mall 里面,我们公司在那里开了一个工厂店,将中国的工艺品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运到美国去,1998 年率先组建了外贸公司。

2000 年,全集团公司内部选拔报名去外贸公司,我报名后被选拔到美国店去了。外贸公司当时在武汉市做得非常红火,在创汇上是商业企业中第一,得了奖的。我到美国店去了后,由于对当地文化、法律包括知识产权等方面不了解,过程中还是遇到过一些困难。这些在国外是很讲究的,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些概念。那个时候我们外贸公司出口创汇能力真是很好,我们有时候跟别人做单,赚一点贴息,做到后来,一年好像是 800 万美元的创汇量,当时是讲只要你创汇,国家就给补贴,我们的创汇在武汉市商业企业中排第一,当时比武商、中南都好。

跨区兼并商贸城,婚纱照材城从零起步

历史链接:

初战告捷,取得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汉商的兼并行动开始走向自觉。武汉商贸城是市属大型企业,论“块头”,与汉商相当,而且人员多,债务重,兼并这样的企业具有很大风险。然而,汉商更注重其资源和区位的优势,正如汉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宪华所说,“风险与机遇同在,干事业就要敢冒风险。”汉商凭借自己的实力,完成了这次区属企业对市属大型企业的兼并,并投资 6000 万元,用短短 191 天时间,重建一座营业面积达 24000 平方米、高档次、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实现了汉商跨江经营的夙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新的汉口商场开业一年来,实现销售收入 2.3 亿元,比兼并前一年销售的 0.78 亿元增长 196.61%,完成利润 526.39 万元。少投入多盘活,看准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不做“虚胖子”,这就是汉商兼并模式。【10】

汉商不满足仅在汉阳区域发展,大胆兼并了武汉商贸城,张宪华说:

最大一次兼并是武汉婚纱照材城,那个地方两万多方,当时叫武汉商贸城,它是市属企业,武商不要,中百不要,中南不要。当时有职工 1700 人,8000 万元的负债,汉商也有 1700 人,1700 人兼并 1700 人,这么多人,一口气接下,当时还是很需要点气量的。

当时是董绍简【11】市长找到我们,其实我们自己有一个过江的战略,就是“汉商过江,好事成双”,汉商要到汉口去,光守着汉阳不行。

接下来兼并后,我们就说把武汉剧院包下来开欢迎大会。当时都不敢开,吴玉梅【12】说算了吧!我说我们兼并那是明媒正娶,别搞得不开心,开!结果那天开会之前,门口一些人把我围满了,就是老商贸城的人,各种说法都有,我就一个一个跟他们谈天说笑。然后开大会,当时是李思春上去讲话,他是总经理,底下都在起哄,我把他一拍,我说讲讲讲,我站在台上把他一拍,大家就听他讲,然后我 又接着讲,讲话完了以后台下大家都鼓掌,现在都成了汉商人,1700 人一个都没裁,在汉商本部的发展当中消化了。我们现在的总会计师、财务部部长,全部是当时商贸城过来的人。

婚纱照材城完全是自力更生出来的产物,喻承继【13】说道:

1996 年汉商兼并商贸城的时候,那个地方负债量大人又多。接手以后我们用了近 8 个月时间进行改造,从一楼到五楼打穿做了一个中庭,叫汉商汉口商场,一直做到了 1999 年。那时中百也好,附近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也好,生意都还是齐平的,但是我们是闹市中心的偏僻地带,鄱阳街、胜利街没有停车位,门口离马路相距不到 2 米,大门口没法停车,另外靠鄱阳街这边是单行线,从南京路不能进到鄱阳街来,又是个老房子,房子 100 多年了【14】。

2000 年的时候我们改造成了“女之都”,开始做女性的专业用品,结果发现好多男性没办法进去,还有小孩等各方面因素吧,原来是 1 楼至 4 楼在经营,不到一年的时间,最后从四楼开始拆,之后就剩下了一楼卖一点家电,还有个小超市。那时养人养房子养设备,每年亏损 200 多万元。因为有四部扶梯,两个货梯,上面还有仓库,还有百把号人,到了 2003 年的时候,集团公司就想把它卖掉。当时二医院开口 2000 万元,我们集团只想以 8000 万元把装修、负债这块搞平。谈了大概有三个月时间,他们出到 4000 万元,我们降到 6000 万元,当时就梗着了, 没有搞成。

2003 年底,董事长和书记大年三十来卖场,我们集团公司有一个“家文化”,每年三十的晚上领导到各个卖场里去跟值班人员、在岗位人员拜年。当时董事长说:老喻,你们要做准备啊,这个地方要卖,你们找路子,看到哪个地方去。大年三十里说得我们心里很难受,但是他说的是蛮实在的事情。我说当时汉商兼并商贸城的时候是分走了三批人,分别去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21 世纪购物中心、汉商银座,这剩下的人是不愿意走的和比较好的想留下来自己用的。没有想到这个地方又要卖了,这不是把别人坑苦了吗?我和刘总,还有一些骨干很有点不舒服。

怎么办呢?自己找出路。当时我们了解的,这个地方可以做仓库。没有办法,我和刘总带着骨干从江汉关一直到京汉大道,一家家地问:您家屋里要不要仓库?这样我们楼上就招了几家来了。当时附近有两个小型汽车市场,有一二十家就找到我们要仓库,要一楼中庭那个地方,他们出到 20 元/ 平方米,我们还是觉得价格太低了,然后想自己做。2004 年 3 月 22 日,我们印了宣传单到北京农展会, 那里正好开照相器材展。那个三月份北京的北风雾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站在那个广场上拿着宣传单一个个地发,坚持了三天时间。之后,我们就开始规划、设计、招商,一楼和二楼招了 54 家进来,开始做隔断,外面的通道隔断是我们的,店铺里面的装修是商户的,这让我们看到希望了。

当时我们就采取一个办法,叫“放水养鱼”。原来我和刘总没有拿过相机,对摄影不懂,对婚纱婚庆更不懂。我们边干边学,问同行问厂家,再出去学习考察。 当时全国市场做得最大的是北京五棵松,那里有尼康、佳能等很多厂家,器材这块做得很不错,我们看了之后很受启发。广州的江南大道卖的婚纱品质很高,一件可以卖到几千元钱。另外就是跑苏州考察,苏州这 20 年间,成为中国最大的婚纱和礼服批发集散地。我们去看去学,回来就结合摄影文化、婚庆文化打造。

但是我们始终走汉商自己的路,因为全国同类市场的物业基本都是二手老板、三手老板,我们不同,第一房子是自己的,第二职工是自己的,我们占据这个优势。我们还靠什么?我们在这个市场已经干了 14 年时间,始终坚持诚信,连续五届(每两年一次)荣获湖北省政府、工商局和湖北省文明委颁发的文明诚信市场称号。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吸引力这么强,包括我们今年转型,购物中心化,商户都支持。因为平时他们小孩上学、入托、上初中、上高中都来找我们,我们和当地的街道、区政府来协调这个问题。他们感觉这个地方除了经营外,还有一些后 顾之忧的问题能够帮助全面解决。

我们现在有商户 200 多家,每年会淘汰百分之零点几,就一两家,一到四楼都在经营。我们有婚庆、婚礼策划,照材、器材,教育培训,还有后期制作,四大板块。到这个地方来后,可以给顾客提供从婚纱、拍摄、相册、婚庆全部一条龙的服务。现在马上快开业的还有一个儿童生活馆,专门搞儿童摄影这方面的东西, 女性艺术这方面的艺术照有花间集,在中国还是比较有名的。我们要做到有了的就让它变强大;没有的把它补充进来。

目前,我们的婚纱照材城综合来说,在全国从购物环境中是属第一的,家数质量属第一,市场规模属第一。先说摄影类,索尼、佳能、尼康都在我们这里,底下潜水摄影的、空中无人机拍摄的、海陆空都有。摄影行业蛮小的,但是小行业、大发展。“北有五棵松,南有武汉”,这是原来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实现了。单纯的婚纱类,苏州在亚洲属于第一,它是国家、政府投资的,我们是企业投资,不一样。从照相器材和婚纱总体来说,我们的规模比较大,总共经营面积为 2 万平方米,跟北京五棵松比,他们面积比我们小;跟苏州相比,我们的利润水平比他们高,我们比他们起步都晚一些。原来每年亏损 200 多万元,现在除掉养人养设备,还向集团公司交纯利 400 多万元。

张宪华总结说:

婚纱照材城在江汉路旁边,我们一店串三街,又不在正街,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我们自己也探索了好多回,后来我们自己就创新做了卖照材和卖婚纱的商 城,辐射了周边几个省,在行业里面地位很高。苏州为了支持婚纱和照材事业的发展,政府拿了很多钱,做了几十万方的婚纱城,可以说极尽奢华。但是它的内容来说,远远不如我们这个照材城做得好,公认的全国第一。汉口北也想做婚纱城,它是一个大市场,因为我们婚纱照材它是批发为主、辐射为主,他们就是这个婚纱市场做不起来,因为有我们存在。有人想在旁边江汉路那里再做一个婚纱城, 挂了几天牌子也完了。但是我们越做越好,现在可以说没有对手。

提前布局王家湾商圈,21 世纪购物中心步步为营

历史链接:

汉商集团“厚积薄发”

——“十一五”再造一个汉商

(撰稿:傅雪要 通讯员:汪高潮)汉商 21 世纪购物中心经过七年发展,从刚开业的 3 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 8 万平方米,经营利润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 商圈已基本形成,逐渐成为武汉新区商业旗舰店。

汉商 21 购物中心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设有地上、地下两层免费停车场,是武汉市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家乐福超市、武汉家具城、21 数码通信城、汉商家电大卖场、新加坡美食城、麦当劳、肯德基、万客来牛排馆、

天上人间美发馆及商店街等多业态“扎堆”,还开辟汉阳最大的休闲场所 21 娱乐中心,包括天河 21 影城、天空乐坊 KTV,凯威啤酒屋、马克西姆西餐厅、21 网吧、红象电玩、天羽体育运动中心、养身足疗馆等。

为增强辐射能力,今年该中心将实施东部扩张扩建工程,开发商业街、写字楼、商品住宅项目,进一步完善销品茂功能,全力打造汉阳新区最大的集购物、商务、居住、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新城【15】。

汉商 21 购物中心现在已是多元化经营的典范,魏泽清介绍:

最开始这是一片农田,称作是武汉的西伯利亚,1990 年董事长前瞻性地在这里买了 10 亩地,最开始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购物中心做家具城。然后通过发展,到了 1998 年第一家引入家乐福,家乐福来这个地方就火了,就把这里形成了一定的商圈氛围。

汉商这时提出按照当时国际上销品茂的方式来打造 21 世纪购物中心。当时大家还是延续做百货这个思路,那个时候这个地方就叫作购物中心,还是很超前的。在 1996 年以后这个地方就引进了多种业态,电影院、卡拉 OK、餐饮等休闲娱乐功能进入了购物中心里面,购物中心的复合性和综合性就增强了。

按照集团的战略“壮中求大、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滚动发展”的理念,21 购物中心前后通过 9 期改造滚动发展。我是 2014 年到这里来的,当时周边因为修 3 号线、4 号线道路都封闭了,也是发展最艰难的一个阶段,整个打围大概 4 ~ 5 年。我们趁着地铁改造的过程中一边营业一边改造,这也是汉商的一个特点,从来不关门、不停业,就是不停地倒腾、转场。购物中心最大的忌讳就是改造的时 候关门,顾客的购物习惯会发生变化,你改造关门,再开门就物是人非了,客户就没有连续性,你的商户、供货商、合作伙伴都断了。

一开始我们是三层,然后慢慢加高,上面在大规模地建设,又不影响下面正常营业。我们和家乐福谈判,在改造的过程中,要调整家乐福的现场、卖场,要加地基、加结构柱,那对技术和组织能力的考验是非常强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 下,比如说我们这个地方要加结构柱,把这一个平方、一块地方一围,周边把它封闭,顾客感受不到我们是在改造,最后我们做好打开了以后怎么突然一下子眼前一亮,又有一个变化,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改造过来的。

这里还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外面地铁打围,里面既有房屋的建造,还有内部的改造,土建工程和内部改造工程都是同时在进行,这个过程中要是出现点什么问题,那都是全国的大新闻,对企业发展不利,但是这么多年我们真的还没有因为改造而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这里的付出一言难尽。

我觉得这个购物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非常强,我们概括为四个中心: 第一个是购物中心,这是购物中心的精髓所在,必须要商品非常丰富,价格非常贴近市场、贴近顾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提高商品的竞争力。第二个中心就是时尚潮流中心。要成为时尚的风向标,不能老是那种状态。第三个中心就是生活服务中心,要解决民便、民需、民乐的问题。民需就是大家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你要有;民便的东西,就是便利便捷的购物;还有民乐的问题,也就是跟现在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就是休闲运动中心,比如说滑雪场、体育、游泳、击剑都招进来了。比如在设计业态组合的时候,我们准备建造游泳馆,在做基础结构的阶段就把项目的承重、防水、控高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然后我们按照这四个中心,围绕着这四个中心来打造。

现在的购物中心不可能靠一个业态支撑的,必须向多元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尽管现在购物中心的拦截和分流很厉害,我们周边竞争也非常残酷,有大洋百货、摩尔城、人信汇,前面还有万达和永旺。当时每进来一个对手也是很多人说它们进来了汉商会怎么样、怎么样,事实证明现在我们依然非常好。我们这里有厚度, 打造的是一个全客层的购物中心,从年龄结构层是老中青都涵盖,从消费能力来说,从大众到中高端都可以,叫作一网打尽。

通过不断改造,每年的规模都在扩大,规模出效益,几年时间我们增加了 8 万方。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品质,提倡“种高产田”,比如说原来一块地方业绩只出 100 元钱,通过精心打造,深度耕耘,能够把它提升到 200 元钱。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招商的迭代升级,招有更强承受能力的客户带来更多效益的品牌, 就通过这种方式挖掘,效益提升了。我们每年的增长幅度都是两位数的,利润都是 40% 的增长。

经营上的稳扎稳打,让汉商稳健发展,壮中求大,张宪华说:

王家湾那个商圈,对面是大洋百货,还有销品茂,后来又是人信汇进来…… 你看看在激烈的竞争中它们都没有占到我们的上风。

像钟家村银座购物中心,对面新世界百货很厉害的,本钱也大,资历也深, 在武汉市商业界耕耘了几十年,那也是不可小看的对手,一般人都认为和新世界竞争我们必败无疑,但是今年新世界关门了,整个钟家村那个商业中心区就是靠银座撑着在,银座如果要垮了,那整个钟家村已经塌陷了。那个地段挖地铁、挖过道都挖了七八年,门口堵得只有一米多宽。我们自己同时老房子又在改造装修, 先把一个南岸嘴全部拆光了,又把月湖全部拆光了,又把区政府搬走了,大桥局也搬到开发区了,主要的购买力全部流散了,但是汉商呢,坚持下来了!经营上面没有一套不行,这是硬的。

编撰人:欧曼

【1】来源:中国商业年鉴 2004 年版。

【2】张宪华: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82 年出任汉阳商场总经理,后改任集团董事长。省管高级专家,时任汉商集团董事长。

【3】本文中张宪华所讲述的内容均为其 2018 年 12 月 17 日口述。

【4】张燕萍,时任汉商集团副总经理。

【5】本文中张燕萍所讲述的内容均为其 2018 年 12 月 17 日口述。

【6】麻总,麻建雄,曾任汉商集团总经理。

【7】选自《学习与实践》1998.1,责任编辑:羽林。

【8】魏泽清,时任汉商集团副总经理。

【9】本文中魏泽清所讲述的内容均为其 2018 年 12 月 17 日口述。

【10】选自《学习与实践》1998.1,责任编辑:羽林。

【11】董绍简,湖北红安人。曾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副市长等职。

【12】吴玉梅,原武汉商业局局长、商委主任。

【13】喻承继,时任汉商集团汉口婚纱照材城负责人。

【14】本文中喻承继所讲述的内容均为其 2018 年 12 月 17 日口述。

【15】原载《长江日报》2006 年 8 月 31 日汉阳篇。

汉商集团全称(从小鸟到大鹏汉商集团发展壮大之路)(1)

本文来源:《武汉改革开放口述实录(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