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1)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2)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3)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4)

初心不改 砥砺前行

杨 津

——窃以为学书之道无他,惟勤也!

做汉字麦田守望者,诚哉斯言。于是,几十年,对书法有莫名情怀,对汉字守望置于心、于行。近十载,承吾师授隶之法,章草之术。虽天寒砚冰,寒暑亦弗敢怠,一日不书,夜不能寐。

——然郑隶笔势诡谲难踪,非参酌前人难觅真谛也。

余习清人郑簠隶书日久。郑簠学汉碑达三十余年,其隶书以行草书笔意既写出《曹全碑》飘逸奇宕之势,《夏承碑》篆籀之气,又有《西狭颂》宽博遒劲,疏散俊逸之感。其隶书虚灵、活脱、洒丽。

郑簠从经典隶书笔法中,加入轻重用笔,或用枯笔,使之结字不呆。反之,笔势诡谲,妙趣横生,富有古意。开清代书法崇尚碑学之法门。为乾嘉后碑派书法知名文士追捧,影响颇大。梁巘《论书帖》称:“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后人称之为草隶,又曰清代隶书第一人。

因此,余习郑隶寝馈涵咏,口沫手胝,经年未敢稍怠。故知其难而迎之,余上溯汉隶,从《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石门颂》寻觅古法。在临创时取郑隶波磔,点画之势,养含蓄之韵;避其夸张之笔,取其遒丽灵巧之态;以章草之笔意,使字里行间行气上下贯通;使开阖有度,大小相宜,求通篇字法之整饬,字字痛痒相关。如此这般,小作方始一气呵成也。

——书道悠远,余当戮力以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论坛从乌海到绍兴,从十一届国展到十二届国展,公平、公正中国书法已进入良好生态,对书者综合文化素质要求、精品意识惭长。

余侥幸入十二届国展,若略有小成,全赖众师友倾心教诲。书道悠远,余当戮力以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恩一路上有良师益友,我非常幸运!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5)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6)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7)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8)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9)

杨凡隶书作品欣赏(十二届国展人物篇)(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