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代,人们婚配嫁娶的时候,我们都难免会用以此永结秦晋之好一词来形容两户人家几代结亲,亲上加亲。看上去“秦晋之好”备显亲切,但是历史上真正的秦晋之好,其实也不过是两大强国之间,政治婚姻的幌子,在所有政治婚姻当中,都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的,其中不免难以排除阴谋的成分。而“秦晋之好”这一典故的来源,更是充满了算计与利用。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1)


秦晋之好的历史开端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相互嫁娶已经成为了惯例。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也就是后来的晋献公。晋武公晚年曾迎娶了齐桓公女儿齐姜,但是齐姜则与当时太子的姬诡诸拥有着道德所不允许的私情。后来直到姬诡诸继位后,他把自己的庶母齐姜娶为了夫人,齐姜更是为他生下了一女一子,分别是女伯姬和子申生。在此时的秦国,秦穆公也正好刚刚登基为君,此时他拥有着志在天下的野心,但当时的晋国却占据当时中原的宝地,乃是当时的大国之一,所以身为邻居的秦穆公就像当时的晋献公求亲,迎娶了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伯姬。这次的联姻便是历史上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2)

秦穆公


隐藏在秦晋之好背后的故事

晋献公年轻的时候还算有些作为,但是老来却异常的昏庸无道,他被美色所困,为了讨好他那年轻貌美的妃子,更为了立自己的小儿子奚齐为国君。他竟然杀了长子申生。致使当时的晋国内部动荡,也促使得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心寒,害怕下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自己,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直接去秦国投奔姐姐伯姬,这使得当时的秦穆公发现了夷吾对秦国的作用,所以姐夫秦穆公就对夷吾多有庇护。

在晋献公死后,夷吾暗中联合晋国当时的臣子将新君杀死在宫中,然后派人去通知自己兄弟重耳回国,但是重耳因为忌讳夷吾为了上位所使用的的狠辣手段,就拒绝了让他回国的邀请。但是夷吾想要回国称王也并非那么容易,他只好请求他的姐夫秦穆公出兵助自己返国继位,还答应了他的姐夫事成以后,赠送秦穆公河西五座城池以此为答谢。秦穆公为了五座城池,便命大将公孙枝率三百兵车,护送夷吾回到晋国,这样使得夷吾顺利称王,这便是晋惠公。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3)

晋惠公夷吾


但是哪知道晋惠公竟然翻脸不认人,在他当上君王的时候竟然矢口否认之前许诺秦穆公的五座城池,这也使得秦穆公恼羞成怒,自此便于晋国断绝来往。但是不久之后,晋国却突然遭逢天灾大旱,百姓们颗粒无收,食不果腹、期间更是难民四起,晋惠公没办法只得再次找到他的姐夫秦穆公帮忙,秦穆公考虑到晋国对自己还有用处,两国之间还有利用的关系,便再一次的帮助了晋惠公,借粮给了晋国。哪知第二年秦国也遇到天灾大旱,反观他的小舅子晋惠公,不但不帮忙,甚至反而还讥讽秦国,幸灾乐祸。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4)


这也使得秦穆公忍受不住,随即就命令闻名遐迩的宰相百里奚攻打晋国,那一场战争,秦军更是将督战的晋惠公给俘虏过来,晋惠公的姐姐伯姬见自己的弟弟被俘虏了过来,生怕秦穆公会含怒杀了他,便使出了女人的杀手锏,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也使得秦穆公改变了要杀晋惠公初衷,但是就这样放了他,秦穆公也是不可能的,他要求晋惠公将之前答应的城池尽快交付给秦国,晋惠公无奈之下只好将土地奉上,甚至还将儿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当做质子,这才使得他可以回到晋国,两国的关系也慢慢重修于好。

反观公子圉因为质子的身份,在秦穆公的这里也变成了第二个可以利用的夷吾,他为了加强他与公子圉的关系,不仅没有亏待太子圉,甚至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子圉,希望以此加深两国间的关系。更希望以此来拴住公子圉。但是在前638年,晋惠公病危的消息传到秦国,公子圉因为害怕兄弟众多,担心不能继承国君之位,就断然抛弃妻子,独自一人逃回晋国。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公子圉在晋国顺利即位,是为晋怀公。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5)

晋怀公


本以为女婿成为国君,两国之间更是可以报团取暖,互通有无,但是这一次,秦穆公再一次受到了背叛。公子圉虽然登上了王位,但他竟然在登上王位以后定下了国策,与秦国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连妻子都不要了,又一次被晋国忘恩负义的秦穆公也终于恼羞成怒了,他派人从楚国迎来重耳,希望另立他为晋国新君,好继续使得他可以控制晋国。这次秦穆公又把公子圉的夫人许配给了重耳,重耳当时也是十分为难,毕竟,这个女人是自己的侄媳妇,在伦理上讲不通。但是此时重耳已经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使得他早已历尽了人间磨难,忍受了许多不堪,使得他在伦理道德与晋国国君之位之间,做出了她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那就是重耳最终还是决定纳自己这个便宜侄媳妇为夫人。

前636年,秦穆公悍然发兵讨伐晋国,终于杀死了让他深恨不已晋怀公,立重耳为国君,是为晋文公。但是晋文公对秦穆公虽然没有忘恩负义,但也是并不是秦穆公所想那样可以控制晋国,而是改用晋国与秦国联合行动的策略。前632年,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出兵,在城濮大败楚军,晋文公随后更是在践土会盟诸侯,使得当时的周天子派使者前来,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也由此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中原霸主。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6)

晋文公重耳


利益变更,秦晋之好就此断绝

前630年,晋文公、秦穆公再次联合出兵,攻打郑国,但是没有想到郑文公竟然派烛之武潜入秦营,烛之武以郑国被灭晋国有好处,但是秦国却没有好处属于吃力不讨好为出发点,成功说服秦穆公与郑国结盟。秦穆公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驻防新郑后,反过来对晋文公不告而别,自己班师回国。晋文公的手下们都非常愤怒,请求当时的晋文公发兵攻打秦军,晋文公却考虑到双线作战对自己非常的不利,于是以“不能忘记秦穆公的援助之恩”为由,没有答应手下们的要求,也只能撤兵回国了。

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其子晋襄公即位。这时,留守郑国的杞子派人回到秦国传话说,郑国里面有内应说想要我们统治郑国,如果我们派大军过来,一定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郑国。秦穆公听到此事以后,内心非常振奋,他咨询蹇叔,蹇叔却认为两国相差较远,而且自己国家也没有做好攻打郑国的准备,这样很可能打草惊蛇,最后的胜败还是难以预料的,希望能够从长计议。但是此时的秦穆公,他东进中原的野心随着晋文公的去世已经难以克制了,他没有听从蹇叔的劝阻,毅然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远袭郑国。

前627年,当秦军行至周朝的都城洛邑时,被当时的郑国商人弦高识破他们要攻打郑国的野心,这也使得三位大将只得班师,当然,秦军也不是无功而返,他们顺道灭了滑国。但是秦军的行动却也激怒了当时的霸主晋国,晋襄公亲自指挥军队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伏击,将秦军全歼,更是俘虏了这三位秦国大将。晋襄公本想杀掉三位秦国大将,在母亲文嬴(秦穆公女,晋文公夫人)的劝说下,晋襄公放还了三位秦国大将。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7)

崤山之战


三位大将回到秦国之后,秦穆公并没有怪罪孟明视等三人,反而继续重用他们。前625年,秦穆公派孟明视等三人出兵讨伐晋国,秦军在彭衙与晋军大战,但是最终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甚至还多有损伤,只得撤军回国。前624年,秦穆公复派孟明视等三人讨伐晋国,秦军渡过河水焚烧了船只,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大败晋军,攻占了王官和鄗,使得当时晋军皆不敢出来迎战。秦穆公随后更是亲自从茅津渡口过河,为郩山中的秦军收尸,并为他们隆重发丧,哭祭三日方还。

秦穆公虽然对晋国的作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此时晋国依旧还是中原得霸主,他想要东进中原必定困难重重,不消耗国力,还难以取胜。秦穆公也只好继续向西发展。此后秦穆公以由余为谋主,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其子秦康公即位。秦康公在位期间,更是与楚国结成了联盟,期间更是与晋国战争不断,两国虽然互有胜负,但秦国始终未能取得优势。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其子秦共公即位,这也使得连续两代的“秦晋之好”也至此彻底结束,两国至此以后再也没有过政治联姻。前578年,晋厉公率诸侯联军讨伐秦国,在麻隧大败秦军,追击到泾水方才还军。前559年,晋悼公派诸侯联军再次讨伐秦国,秦军再次大败,诸侯联军深入秦境,渡过泾水,追击至域林方才班师。

秦晋之好历史事件(浅谈秦晋之好)(8)

晋悼公


总结

在世人看来,秦晋之好一词,好似比喻两家联姻,共同发展的意思,但是在真正的秦晋之好背后,却是一段称霸的历程,其中更是充满了可笑婚姻关系,两国统治集团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互相联合,彼此通婚,虽然表面上看来,关系密切,然而实际上,两家之间却是争权夺霸,兵戎相见,也正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似乎“秦晋之好”这段广为人知的佳话,更适合用“秦晋争霸”来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