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退避三舍的溯源大家知道吗?

在齐桓公去世晋文公崛起之前,宋襄公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还是从业绩来看,宋襄公都不能够称霸。

晋文公复国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1)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因为他的父亲立幼子为太子,曾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后在秦王的援助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国即位。他在贤臣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增强军队战斗力,国力大增。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

晋文公复国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2)

是说春秋第二霸主晋文公还是客居楚国的流亡公子时,性情豪迈的楚成王在宴会上借着酒劲问重耳:"假如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答道:"假如晋楚两国交战,我一定先退避三舍。如果您还不愿宽恕我,我只好拿着弓箭与您周旋。"结果五年后,晋楚两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真的按照承诺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反而漂亮地打赢了这场战争。

晋文公复国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3)

城濮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不久,晋文公会诸侯于践土,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也就是霸主),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由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晋文公复国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4)

晋文公死后,西方的秦国和南方的楚国相继强盛起来。秦国原是地处西隅的小国,因为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护卫有功,获得了王室的赏赐才逐渐强大起来,在秦穆公时期达到鼎盛。秦穆公于公元前659年即位,非常重视人才,在位期间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击败晋国,俘虏了晋惠公,又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但在后来的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之战中败给晋军,转而向西发展。在周襄王时期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获得大片土地。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于是称霸西戎。

晋文公复国故事(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5)

由此可见,许下退避三舍之诺,一则还了楚王的人情且符合西周军礼的谦让精神;二则能以报恩为由名正言顺地撤退,而不至于引起楚军怀疑;三则能让急于追击的楚军刚好处于缺食状态,增加晋军的胜算。无论两军未来在哪里交战,只要是楚国轻敌,这个后发制人的套路都会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