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1)

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市售的部分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检测,其中监测的 60 副耳机中,有一半降噪量不足,可能会促使消费者主动调高音量,进而有一定损伤听力的风险。

我们身边使用主动降噪耳机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也有不少小伙伴感觉到自己的听力有所下降。

01

越来越差的听力

听觉的产生,简单来说,就是外界声波带动鼓膜震动,再经过听小骨传递到后面的各种结构,最终传导到听觉毛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产生的电信号经神经传到大脑皮质颞叶,最终形成听觉。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2)

那为什么有的声音我能听到,你不一定能听得到?

毛细胞是一种能感受到机械波刺激的上皮细胞,不同长度的听觉毛细胞会对不同的波长敏感,不同的声音频率会被不同的毛细胞接收感应到。

人体每只耳朵大概会有 1.5 万个听觉毛细胞,但非常遗憾,它们统一在胚胎发育期生成,且都是有一定寿命、不可再生的,随着岁数的增大,一些毛细胞会自我凋零,这就是年纪越大听力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这些毛细胞同时也是「消耗品」,受到过重刺激也有可能导致毛细胞的死亡 —— 它们有的是「老死」,有的「过劳而死」,随着岁数的增长,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只会越来越窄 —— 不太严谨地说:人生就是一个慢性失聪的过程。

要想听力有更长的寿命,就需要减缓毛细胞的「消耗速度」,要做的就是保护听力,尽可能避免将耳朵长期暴露在高音量的噪声中 —— 简单来说,就是省着点用、悠着点用。

02

分贝意味着什么?

但耳朵这种东西想要做到「省着点用」似乎很难,日常可以注意「悠着点用」,最直接的就是注意环境声音的大小,尽可能避免长期处于高音量的环境。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3)

聊到声音的大小,我们日常会用分贝 / dB 这个单位来衡量。

dB / 分贝即 decibel,其实它是个复合词,deci- 即分,是「十分之一」的意思(类似用法:dm / 分米);bel / 贝,其实是以电话的发明者 Alexander Graham Bell 命名的单位。

dB 的用途其实非常广泛,它是一个表示数量比例的单位,日常除了度量声音强度,还可以用来表示功率量、场量之比,一般用来衡量增益或衰减的量。

既然是表示数量比例的单位,那么数字的增量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别的,定义的公式为「N=10lg(pi/p0)」。

衡量声音强度的分贝定义中,我们把人类刚能听到声音强度的分贝数设 0dB,也就是公式中的 p0 状态,往后声音强度 pi都需要跟这个 p0 状态做比值的,再加上分贝数指数级别的跨度,别看测量得到的数值只增加了一点点,其实实际的声音强度的差距可以是非常大的。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4)

有人总结不同分贝量对应的场景,可以简单作为参考:

0dB 恰好能听到的极细声音

10dB 呼吸声 / 花开声

20dB 手表嘀嗒声 / 树叶摩擦声

30dB 悄悄话

40dB 冰箱工作声 / 安静图书馆

50dB 安静办公室

60dB 固定电话铃声 / 正常交谈声

70dB 餐馆环境声

80dB 闹市街道声

90dB 摩托车声

100dB 电钻声 / 发电机声 / 行驶的地铁列车声

110dB 汽车喇叭 / 演唱会 / 工厂车间声 / KTV

120dB 电音音乐会 / 飞机起飞声 / 打雷闪电声

130dB 救护车声

140dB 枪声 / 烟花爆竹声

170dB 烈性炸药爆炸声

可见每隔一个等级,声音的强烈程度就升上了好几个层次。ASHA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指出,人们在长期接受 50dB 以上噪声中入眠,更容易罹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长期处于 70dB 的环境下,也更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即使是短期处于 110dB 噪声环境下,也非常容易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5)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尽可能地避免长期置身高于 70dB 的环境之下,在高于 90dB,甚至是 100dB 的环境中,需要适当地做好防护。

03

手机上的分贝计靠谱吗?

知道了噪声对健康的危害,那么怎样才知道自己所处环境的噪声大小呢?买个噪声仪吗?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6)

讲真,日常实用的噪声分贝仪其实并不贵,电商平台上甚至几十块钱就能搞定,但接近两三台手机叠放的大小可并不便携,那么在手机上安装那些监测噪声的「分贝计」app 又是否靠谱呢?

基本靠谱。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7)

首先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它肯定有可以采集外部环境声的麦克风,将手机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用一定的算法来转换成为 dB 即可,实测手上的几款手机,在 App Store 等应用商店下载排名靠前的几款「分贝计」app,无论是 iPhone 还是 Android 手机,基本跟实体的噪声分贝仪差不太多(上图因为采集的频率不同,iPhone 显示的分贝数差距比较大),应付日常粗略的监测是够用的了,唯一的不足只能调用手机底部那枚麦克风,且没有防风罩设计,在户外有风环境下可能有所影响,另外,大多的 app 都有广告,或者需要收费。

04

如何降低噪声对生活和听力的影响?

这还得从日常习惯出发,改变一些不良的用耳习惯。

中学时我们就知道了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 —— 从音源处减弱、传播渠道中减弱、人耳处减弱;虽然有点废话,但知道了原理,实践起来就更清晰了 —— 还是前面那一句省点用,悠着点用。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8)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日常尽可能少制造高音量的声音,播歌、听歌的时候,无论是用扬声器还是耳机,都尽可能避免高音量 —— 这里可以善用主动降噪耳机来降低外部噪音,来换取不错的听音条件,无需刻意提升音量也能欣赏到音乐的细节,但需要注意,尽可能选择一些靠谱的主动降噪产品,避免一些不知名品牌的主动降噪耳机,若选择不慎甚至会有反效果,更增加损害听力的风险,这里可以回看我们 WHYLAB 写过的几款主动降噪耳机的体验文章,可以当作选购的参考。

长期处在噪声中害处(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了)(9)

除音乐以外,日常如果碰到嘈杂的环境,也可以善用耳塞这种东西,特别是长期处于高分贝工作环境的人;如果去酒吧、听电音音乐节等场合,我个人也建议带上一副耳塞,毕竟这些场合的噪声可是 100dB 起步,且一待就是 2、3 个小时以上,人是 high 了,但耳朵却一直负重前行,一场下来真不知道会损失多少个毛细胞。

讲真,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噪声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但日常能注意的、能重视,并付诸行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朋友,是时候开始注意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