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百态,我们关注的是健康的常态
YuXinYuan
一定要接受心理咨询吗
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都在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我也趁此机会说说自己的某些新思考——关于咨询方面的。
经常有来访和朋友问我:一定要接受心理咨询吗?
我现在想这样回答:你不一定非要接受心理咨询,但接受了,你一定会获益。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途径:绘画,舞动,沙盘,颂钵,正念,塔罗等等。途径越来越丰富、新颖,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几年来,我断断续续的接触过一些,也确实有些受益。
结合我的专业工作,我不断在思考,这些成长途径与心理咨询到底有何区别?心理咨询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我想借我有限的经验和力求客观的角度来做个简要叙述。(在此说明,我无意贬低其他途径的益处,只是试图阐明个人体会而已)
互动形式不同心理咨询是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的,其他的途径多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从关注度的角度来看,一对一的形式,对求助者的关注度更具浓度,更具焦点。二元关系,是人类早期的互动形式---完全而唯一。这充分满足人性中的自恋需求。(当然是以专业的、建设性的方式进行)
持续发酵的时长不同这是心理咨询很突出的特点。在其他成长活动中,参与者或许被某些环节、某个言行所触动,激发自己的一些感悟、察觉,一般活动结束后会有个交流。
“新改变”在此发生。咨询也是通过咨访双方的互动来促发来访的察觉,但不同的是,咨询不会停止于此,而是就察觉或者新的发现进行细细探讨,还可能就此展开联想,将与“新变化”有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串起来,不断深化、砸实“新发现”,促使“新变化”落实到行动上,在“新发现”的广度及深度和细腻程度上的探讨都更甚一步。
借鉴的工具不同其他成长途径所使用的工具多是比较具体的一两种——某样物品,音乐、身体等等。
心理咨询借助的工具像是大杂烩:语言、关系、情绪、认知、行为、心理教育,咨询设置,思考与想象,过去经历与现实状况,意识与潜意识等等的综合运用,全方位登场,共同发挥作用。
有朋友不解:不就是聊天吗?
我的回复是:你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一个人、哪一种关系可以在五六十分钟的时间里,持续地全神贯注地关注你,陪伴你,理解你,包容你,允许你,接纳你?并用专业视角和你一起探讨痛苦所在、给你适当的挫折来适应现实,完成依恋与分离?
在此,我可以拍胸脯地说:只有心理以做到——人的生命历程里所有用来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在咨询中都具备,每个人成长中所欠缺的都可以得到补足。
影响面的不同咨询中常见的蛮有意思的事情是,来访的最初困惑可能是职场人际,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来访的亲密度在增加,亲子关系变好了,睡得踏实了等等,甚至容颜都变美。
其影响面呈辐射状,并且效果是稳定的。心理咨询带来的成长往往是螺旋式的上升,即使之后再遭遇外界波动,来访也不会完全退回到原点了——因为来访的承载力、恢复能力都已增强。
就像树木被滋养了以后,只能往上、往宽处长,不可能缩回去一样。那些滋养已经成为树的一部分。
End
说到此,如何更好的将各种资源运用起来?考虑到各家所长,我的建议是:
那些渴望自我探索 、自我成长的人士,先将心理咨询作为一个基础,全面提升一段时间后,再结合个人所好,将适合自己的方法纳入到成长途径当中来。
©文/麻新宇-育心园资深心理咨询师
编 辑:/ 张 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