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品,我向来是推崇原色为好。唯独我们客家人的黄元米果,那亮而不艳、温雅相宜的黄让我心动不已。

文/ 刘惠龙

松阳手工黄米粿怎么吃(舌尖上的客家黄元黄米果)(1)

这种黄色来自黄栀子、槐花、黄荆树和一种俗称“黄元柴”的常绿小灌木。白露之前,村民就会挖好黄荆树蔸,上山砍好黄元柴。黄荆树是一种在家乡山野里随处可见的小灌木,取其蔸和枝,洗净,用柴刀斩成或段或片状,晒干,留存备用。黄元柴山上才有,可将其枝叶一同晒干,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备用。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取出黄元柴,在干净的空坪上架成柴垛。点燃后,噼噼啪啪的火光冲天而起,像是告诉人们:快过年了!火光映红妇女、孩童和老人的脸,喜庆而热烈的笑靥愈加灿烂了。

家庭主妇将冷却后的灰用器物装好,把事先备好的黄荆片、黄栀子下大锅熬煮,像煎药一般,只是水要多些。然后把这熬好的热水冲入盛灰器里,充分搅拌后过滤。滤后的液体再次倒入大锅,并加入碾好的槐花粉,用旺火熬煮,淡淡的清香随之溢满了整个房子。这熬煮后所成的液体便是客家人制作黄元米果最关键的配料,俗称为“碱水”。碱水冷却后,用缸储好。

碱水备好,便可开始制作黄元米果了。

洗好的“大禾米”浸泡数小时后,入甑蒸至七成熟,再倒入簸箕,撒上碱水拌匀,雪白的米饭被染成秀色可餐的粒粒金黄。待冷却后,再次入甑蒸熟。

松阳手工黄米粿怎么吃(舌尖上的客家黄元黄米果)(2)

大家趁热将米果做成圆饼,孩子们最爱看的就是大人们在米果团上做出一只只“奶子”。再平常不过的一道工序,却在大伙的玩笑取乐中热闹起来。小伙子看了浑身来劲,小姑娘看了害臊脸红,小屁孩们看了吵着要吃。谁完成了取乐中的某次接龙,谁便会得到一只“奶子”的奖励。获奖者拿着“奶子”粘上白糖,侧着头咧着嘴,一边傻笑一边狼吞虎咽起来。借着余温,一小团一小团米果被印压成饼,最后晾晒在篾笪上。至此,黄元米果的制作算是完成。

黄元米果,也称“黄米果”、“黄粄”、“黄粿”,是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主要原料,染之以含有多味中草药成分的“碱水”而成,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待客佳品。客家人做黄元米果起源于唐,兴盛于明,属客家特色点心,早在明朝正德年间还被列为贡品。除了赣南,粤东、闽西、台湾和零散分布的客家地区都有制作、食用黄元米果的传统。

松阳手工黄米粿怎么吃(舌尖上的客家黄元黄米果)(3)

传统的黄元米果,含有黄栀子、黄荆树、槐花等三味中药成分。干燥成熟的黄栀子是常用中药,其所含栀子黄色素,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有很好的耐酸碱性;黄荆树是一种在赣南山区随处可见的小灌木,根茎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的功效;槐花有淡淡的清香,味略苦,性平,有清热凉血等功效。有了这三宝,再加草木灰的保鲜作用,碱水染制,这种配方做成的黄元米果,品质自然上佳。

松阳手工黄米粿怎么吃(舌尖上的客家黄元黄米果)(4)

黄元米果短期内储存,只须用清水浸泡,每天更换一次清水即可,非常方便。从过小年到来年元宵节,这种保鲜办法足够了。为了更长久地保存好黄元米果,客家人还会将晾干的圆饼状米果刨成片,再次晒干,然后封存于缸中,想吃的时候,随时可取。

黄元米果的吃法可谓多矣,煮、蒸、炒,还可根据个人口味,放盐或拌糖。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加入鸡汤煮来吃,撒上些葱花,那种鲜美的滋味,说起来让人馋得直流口水。正月里,黄元米果是招待客人的佳品。用黄元米果做早餐,比面条粉干方便快捷得多。作为农村“过午”和夜宵的点心,黄元米果的花样做法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松阳手工黄米粿怎么吃(舌尖上的客家黄元黄米果)(5)

制作黄元米果最好的大米当属“大禾米”,但如今种植大禾米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一般是用按比例配比的粳米、糯米来替代了。制作黄元米果的数道工序也多用机器代替人工。再也很难见到这本是孤寂的石臼,很难听见这粗犷、野性而又质朴的吆喝声了。秘制碱水的传统古法,正在慢慢失传。

又一年年关将至,忆起那家乡的黄元米果,我的眼前满是那暖暖的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