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本枢

庄子的齐物论站在何等高度(庄子齐物论人籁)(1)

一天晚上,庄子和蔺且吃过晚饭后,照例要阅读老子的文章。

庄子读到得意处,情不自禁的高声朗读起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蔺且对此句话有些不解,今见先生读到这里,赶紧抓住机会追问道,“老师,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呢?’”

庄子抬起头看看蔺且,说到:“老子的意思是天地没有私心,对待万物一视同仁。”

蔺且还是有些不解,继续问道:“既然天地对待万物一视同仁,为何世间万物的差别那么大呢?从类型上看,有人类、有动物、有植物、有生物、有风雨雷电、有山石湖泊;从某个同类看,有健全者、有残疾者、有长寿者、有短命者、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单就人类看,有富贵者、有贫穷者。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所偏爱导致的吗?”

南郭子綦说:“天籁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那是一种自然而为、无心而为的声音。打个比方,天上的神仙吹口气生成了万物,万物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万物共同生活的空间鸣奏出不同的音律,这个音律囊括了万物的声音,分不清谁主谁次。”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夫天籁者,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庄子的齐物论站在何等高度(庄子齐物论人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