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的典故来自于《史记》和《战国策》,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的箭术超凡入圣,比如《 战国策-西周策》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所以后世往往用百步穿杨来形容此人箭术超群。三国时期箭术出众者相当之多,演义中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三国有几人能做到?可能不超过八个,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做排名,以演义描述为依据)。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1)

徐晃

徐晃是演义中唯一明确有百步穿杨箭术之人:曹操铜雀台箭术比武时,“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柳条其实比柳叶的受力点更小难度也更大,徐晃的箭术是真正的百步穿杨。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2)

吕布

辕门射戟时,吕布在一百五十步外射中画戟小枝:首先一百五十步远超过百步,其次戟小枝是什么?就是方天画戟刀刃和杆的连接处受力点很小,而且吕布射之前就说是射戟小枝,虽说是固定靶但是吕布的箭术无疑达到或超过了百步穿杨的水平。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3)

黄忠

长沙之战黄忠射中关羽盔璎根:黄忠在桥上关羽“将近吊桥”距离可能不到百步,但是关羽是活动靶,盔缨是头盔上丝织饰物,盔缨根是盔缨和头盔连接处受力点非常小,而且黄忠是特意射中这个位置的,从这几点来看百步穿杨对黄忠来说是小意思。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4)

关兴和张苞

刘备兴兵伐吴关兴和张苞争前锋时两人以箭术一决高低,张苞三次射中百步之外旗帜上的红心,和曹操铜雀台箭术比武相比,距离都是百步,但是铜雀台比武是固定靶,张苞旗上画红心,在有风的情况下旗帜会飘摇不定,显然张苞难度要大一点,其次张苞连射三次都准确命中红心,如此看来张苞做到百步穿杨应该没有问题。

关兴更厉害:“吾射这飞雁第三只,一箭射去,那只雁应弦而落”,首先距离肯定远远不止百步,其次大雁是活动靶而且一群大雁关兴指定射第三只,再次抬头仰射难度也加大了,关兴高空射雁箭术当在张苞之上。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5)

赵云

赤壁之战期间赵云护送诸葛亮离开东吴,周瑜派兵追击,赵云为了震慑追兵,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篷索,这里有几点要注意:首先赵云小船在前徐盛大船在后,赵云回身应该是逆风,其次江上风急难度会加大,再次距离也许在百步左右,但是篷索目标也比较小,综合来看赵云绝对具备百步穿杨的本领。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6)

太史慈

征讨严白虎时,太史慈在城下射中城楼上敌将的左手:首先两人相隔有一定距离,其次太史慈仰射增加了难度,何况太史慈说了射左手绝对不射右手,百步穿杨对太史慈来说毫无压力。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7)

夏侯渊

夏侯渊应该也具备百步穿杨的箭术,铜雀台比武时按照出场顺序来说徐晃是最后一个出场拿了冠军,夏侯渊是倒数第二个出场,“渊骤马至界口,纽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前面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四人都射中了红心,在这种情形下夏侯渊仍然射中箭术非同小可,而且夏侯渊是骤马回身就是猛的停住马回身就射,根本没瞄准仍然可以在百步之外射中靶心,百步穿杨对夏侯渊来说问题不大。

刘封大战徐晃(铜雀台比武徐晃百步穿杨)(8)

至于其他人虽然箭术也很厉害,但是比起上述诸人却有所不如,比如曹性射中夏侯惇眼睛和魏延射中曹操人中,并非是他们刻意要射中这些部位,只是刚好射中而已谈不上有多厉害;至于马忠仅仅因为他擒杀了关羽和射杀了黄忠就大谈他箭术有多厉害,称其为三国第一狙击手有点言过其实。

,